某同学为了测定三聚氰胺的分子式,设计了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在常温下为晶体,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氮气和水。取12.6 g三聚氰胺晶体按图示实验装置进行三聚氰胺与氧气的反应(假设三聚氰胺完全转化成产物),并通过测定生成物的量计算三聚氰胺的分子组成。
(1)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装置能不能与D装置互换?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B装置中反应完全发生后,读取F中水的体积的实验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填序号)。
①读数 ②冷却至室温 ③调平E、F装置中的液面
(4)测定数据如下:
装置 | C | D |
实验前 | 101.0 g | 56.0 g |
实验后 | 106.4 g | 69.2 g |
经测定,E中收集的气体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 L。
①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计算三聚氰胺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
②若B装置中没有铜网,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12 g C-1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
B.碳原子的个数为NA mol
C.碳原子的个数为NA
D.该原子常被称为标准碳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Fe和盐酸反应:2Fe + 6H+= 2Fe3++3H2↑
B.Cu和AgNO3溶液反应:Cu +Ag+= Cu2++ Ag
C.石灰石和盐酸反应: CO32-+ 2H+ = CO2↑+ H2O
D.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 OH- + H+= 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强酸性溶液里大量共存,并且溶液呈无色透明的是( )
A.Cu2+、K+、Na+、SO42- B.Mg2+、K+、C1-、NO3-
C.Na+、K+、HCO3-、Cl- D.Ba2+、K+、Cl-、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30 g SiO2含有NA个Si-O共价键
B、1 L 0.2mol·L-1 Al2(SO4)3溶液中的离子总数为NA
C、标准状况下,22.4 L H2O所含原子个数大于3NA
D、含4 mol HCl的浓盐酸跟足量MnO2加热反应可制得Cl2的分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Ⅰ、氟化钠主要用作农作物杀菌剂、杀虫剂、木材防腐剂。实验室以氟硅酸()等物质为原料、通过下图所示的流程制取较纯净的氟化钠,并得到副产品氯化铵:
已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37.2 g,氟化钠的溶解度为4 g,Na2SiF6微溶于水。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完成并配平上述流程中①、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 。
(2)操作Ⅲ分为两步,其顺序是 (填写所选序号)。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洗涤
操作Ⅱ是洗涤、干燥,其目的是 ,在操作Ⅰ~V中与之相同的操作步骤是 。
(3)流程①中NH4HCO3必须过量,其原因是 。
Ⅱ、紫菜与海带类似,是一种富含生物碘的海洋植物,可用于食用补碘。以下为某兴趣小组模拟从紫菜中提取碘的过程:
已知:商品紫菜轻薄松脆,比海带更易被焙烧成灰(此时碘转化为碘化物无机盐)。
(4)将焙烧所得的紫菜灰与足量的双氧水和稀硫酸作用,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5)操作①中涉及两步操作,名称是 ,所用的主要玻璃仪器为 ,所用试剂A最好选用表格中的 (填试剂名称)。
乙醇 | 四氯化碳 | 裂化汽油 | 碘(晶体) | |
密度/g、cm-3 | 0.7893 | 1.595 | 0.71~0.76 | 4.94 |
沸点/℃ | 78.5 | 76.8 | 25~232 | 184.35 |
(6)将下列装置图中缺少的必要仪器补画出来,以最终将单质碘与试剂A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0.1 mol/l的NH3·H2O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H3·H2O)>C()>C()>C(H+)
B.C()>C(NH3·H2O)>C()>C(H+)
C.C(NH3·H2O)>C()=C()>C(H+)
D.C(NH3·H2O)>C()>C(H+)>C()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