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一种气态烷烃和一种气态烯烃,它们分子里的碳原子数相同.将1.0体积的这种混合气体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2.0体积的CO2和2.4体积的水蒸气(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求混合气体中的烷烃和烯烃及它们的体积比为多少?

分析 1体积的这两种气体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体积的二氧化碳和2.4体积的水蒸气,则平均碳原子数为 $\frac{2}{1}$=2,平均氢原子数为 $\frac{2.4}{1}$=4.8;二者分子中碳原子数相等,则都含有2个碳原子,应该为乙烷和乙烯的混合物;设乙烷的体积为x,乙烯的体积为y,根据混合物中平均氢原子数列式计算出x:y即可.

解答 解: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1体积的这两种气体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体积的二氧化碳和2.4体积的水蒸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与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混合气体中平均C原子数为:$\frac{2}{1}$=2,平均H原子数为:$\frac{2.4}{1}$=4.8,
由于烯烃和烷烃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相等,则混合物为乙烷和乙烯,
设乙烷的体积为x,乙烯的体积为y,
混合物中平均氢原子数为:$\frac{6x+4y}{x+y}$=4.8,
解得:x:y=2:3,
答:混合气体为乙烷和乙烯,二者的体积之比为2:3.

点评 本题考查烷烃和烯烃的燃烧及相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混合烃燃烧的计算方法,明确平均分子式法在化学计算中的运用方法,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向试管b分别滴加入a中物质,下列对b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实验a中物质b中现象结论或解释
 A.Fe(OH)3悬浊液Fe(OH)3悬浊液溶解,溶液变蓝发生反应:2Fe(OH)3+6H++2I-=2Fe2++6H2O+I2
B.NaClO3溶液先变蓝后褪色褪色的反应:2ClO3-+10I-+12H+═Cl2+5I2+6H2O
C.\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溶液变蓝发生反应:4I-+4H++O2=2I2+2H2O
D.含碘元素的无色溶液 
溶液呈蓝色
可能发生的反应:5I-+IO3-+6H+=3I2+3H2O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硫酸铜溶液B.氢氧化铁胶体C.蔗糖溶液D.氯化钠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氨气分子的电子式:B.Mg2+结构示意图  
C.${\;}_{92}^{235}$U和${\;}_{92}^{238}$U互为同位素D.乙醇的分子式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最近全面通车的沪昆高速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线路,在工程建设中用量最大的硅酸盐材料是(  )
A.钢筋B.水泥C.玻璃D.陶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对下列实验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产生气体 KMnO4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B 光亮的铁片放在浓硝酸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用蒸馏水中冲洗后放入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 铁片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
 C 向废FeCl3蚀刻液X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得到澄清透明的溶液 X中一定不含Cu2+
 D 分别在盛有相同浓度ZnSO4、CuSO4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H2S气体,后者有黑色沉淀 KSP(ZnS)<KSP(CuS)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在恒容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2和Cl2,发生反应SO2(g)+Cl2(g)?SO2Cl2(g),测得体系中产物的百分含量与反应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三点均为平衡点
B.a、c两点的反应速率相同
C.b点对应温度的平衡常数大于c点对应温度的平衡常数
D.a、c两点体系的压强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在1mol•L-1Na2CO3溶液中,欲使CO32-的浓度尽量接近1mol•L-1,则应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或NaHCO3,原因是NaOH或NaHCO3均能抑制碳酸钠的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某可逆反应A(g)+3B(g)?2C(g)+2D(g)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后,要使正反应速率加快,同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升高温度或加入反应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