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铝氢化钠(NaAlH4)时有机合成的重要还原剂.某课题组经查阅资料后设计合成铝氢化钠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AlCl3、NaH、NaAlH4遇水都能迅速发生反应.
②常温下,可用高锰酸钾、氯酸钾、重铬酸钾、次氯酸钙等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1)铝氢化钠遇水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其原因是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生成的H2迅速膨胀而爆炸.写出铝氢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AlH4+2H2O=NaAlO2+4H2↑.
(2)甲同学设计实验制备无水氯化铝的装置如图1所示.

①装置E中干燥管的作用是吸收剩余的氯气并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之前 需先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其操作方法是先将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打开,反应一段时间,使D中玻璃管充满黄绿色体.
(3)乙同学分析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后,认为只改变A、B、D中的试剂就可以用甲同学设计的装置制备NaH.
①试管B中的试剂改为NaOH溶液.
②若操作不当,则制得的NaH产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有Na2O2(或Na等其他合理答案).
(4)丙同学设计如图33种装置测定铝氢化钠样品的纯度(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从易操作性、准确性角度考虑,宜选装置乙.如何判断铝氢化钠与水完全反应:连续两次读数的氢气体积相等.

分析 (1)铝氢化钠遇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氢气,根据反应放热和氢气爆炸分析;
(2)A装置制取氯气,B装置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化氢气体,C中装置有浓硫酸干燥氯气,D装置中是氯气与铝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铝,反应的尾气是氯气会污染空气,所以E装置中用碱石灰吸收氯气尾气,且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实验时应先在装置中通一会儿氯气,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以除去装置中的水分,
①氯化铝易遇水反应过量的氯气污染空气,据此分析;
②氯气充满装置即为排尽空气;
(3)①金属钠和氢气之间化合可以得NaH,但是氢气中的氯化氢要除去,选择氢氧化钠溶液;
②金属钠和氧气加热下会产生过氧化钠杂质;
(4)由反应原理得,测定铝氢化钠样品的纯度即通过测定铝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的量计算铝氢化钠的量,从而计算其纯度.

解答 解:(1)铝氢化钠遇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偏铝酸钠和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H4+2H2O=NaAlO2+4H2↑,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生成的H2迅速膨胀而爆炸;
故答案为: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使生成的H2迅速膨胀而爆炸;NaAlH4+2H2O=NaAlO2+4H2↑;
(2)①氯气污染空气,同时由题氯化铝易与水反应,E装置中的碱石灰吸收剩余的氯气并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
故答案为:吸收剩余的氯气并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中;
②点燃装置D处酒精灯之前,先将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打开,反应一段时间,使D中玻璃管充满黄绿色体,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故答案为:先将装置A中的分液漏斗打开,反应一段时间,使D中玻璃管充满黄绿色体;
(3)①金属钠和氢气之间化合可以得NaH,A中由金属与盐酸制备氢气,生成的氢气中氯化氢应用碱性试剂除去,如氢氧化钠,则B中试剂为NaOH溶液;
故答案为:NaOH溶液;
②金属钠和氧气加热下会产生过氧化钠杂质以及过量的Na;
故答案为:Na2O2(或Na等其他合理答案);
(4)由反应原理得,测定铝氢化钠样品的纯度即通过测定铝氢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的量计算铝氢化钠的量,从而计算其纯度,所以从简约性、准确性考虑,最甲没有使用恒压漏斗,测出的氢气有误差;C、D采用排水法收集氢气,由于导管中会有残留,导致测出的氢气有误差,适宜的方案是乙;通过连续两次读数的氢气体积相等,说明铝氢化钠与水完全反应,冷却至室温;
故答案为:乙;连续两次读数的氢气体积相等.

点评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涉及方程式的书写、装置图的选择、物质的制备和除杂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属于拼合型题目,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肼(N2H4)是一种高能燃料,在生产和研究中用途广泛.化学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用过量NH3和NaC1O溶液反应制取N2H4(液)并探究其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肼的制备
①用图1装置制取肼,其连接顺序为defabc(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②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O+2NH3=N2H4+NaCl+H2O,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倒吸或安全瓶.
(2)探究:N2H4和AgNO3溶液的反应将制得的肼分离提纯后,进行如下实验如图2:
证明黑色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操作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NaCl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查阅资料】N2H4水溶液的碱性弱于氨水;N2H4有强还原性.AgOH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生成Ag2O;Ag2O和粉末状的Ag均为黑色;Ag2O可溶于氨水.
【提出假设】
假设1:黑色固体可能是Ag;
假设2:黑色固体可能是Ag2O;
假设3:黑色固体可能是Ag和Ag2O.
【实验验证】该同学基于上述假设,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的空白部分.
实验编号操作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加入足量氨水,振荡黑色固体不溶解假设1成立
2操作同实验1黑色固体完全溶解假设2成立
3①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氨水,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于洁净试管中,加入几滴乙醛,水浴加热②取少量黑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振荡①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




②固态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
假设3成立
根据实验现象,假设1成立,则N2H4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H4+4Ag+=4Ag↓+N2↑+4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钠硫电池以熔融金属钠、熔融硫和多硫化钠(Na2Sx)分别作为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陶瓷(可传导Na+)为电解质,电池反应为:2Na+xS═Na2Sx,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Na作负极,反应式为Na-e-=Na+
B.钠硫电池在常温下也能正常工作
C.放电时Na+向正极移动
D.当外电路通过0.25mol电子时消耗16g硫,则x=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能正确反映化合物(用M表示)与电解质(用N表示)二者关系的是(  )
选项ABCD
关系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集关系



重叠关系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00g质量分数为46%的酒精水溶液中的氧原子数为4NA
B.500mL 2mol/L碳酸钠溶液中的阴离子数小于NA
C.合成氨反应中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增大了反应的焓变
D.据“△H-T•△S<0”判断某反应能自发,可知该反应一定能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甲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化工领域有广泛应用.
(1)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备甲醇,其主要过程包括以下2个反应:
Ⅰ、CO(g)+2H2(g)=CH3OH(g)△H1=-90.1kJ•mol-1
Ⅱ、CO2(g)+3H2(g)=CH3OH(g)+H2O(g)△H2=-49.0kJ•mol-1
①与反应Ⅱ比较,采用反应Ⅰ制备甲醇的优点是无副产物生成,原子利用率高.
②CO(g)与H2O (g)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H=-41.1 kJ•mol-1
③图1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利用反应Ⅱ原理制备甲醇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A(填序号).

(2)甲醇燃料电池由于结构简单、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可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而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H3OH-6e-+H2O=CO2+6H+
②若该电池中消耗6.4g甲醇,则转移1.2mol电子.
(3)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通常先用生物膜脱氮工艺进行处理,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将NH4+最终氧化为HNO3,然后加入CH3OH,得到两种无毒气体.写出加入CH3OH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6NO3-+5CH3OH+6H+=3N2↑+5CO2↑+1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乙烯间接水合法合成乙醇分两步完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对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合成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2SO4是乙烯间接水合法合成乙醇的催化剂
B.缩小容器容积,乙烯的转化率增大
C.反应①和反应②均为放热反应
D.反应②的反应热△H=-(E3-E4)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Y
XZ
请判断 X、Y、Z,并用相应的元素符号回答下列问题.
(1)X是Si,它的原子M层电子数是4.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Si.
(3)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ⅥA族,用电子式表示Y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4)氮气中氮原子之间的化学键属于共价键键,由氮气与氢气反应生成1mol氨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是3NA
(5)硫与Z两种元素相比,非金属性强的是Cl,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这一结论H2S+Cl2=S↓+2HCl.
(6)碳、氮、Y三种元素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2O>NH3>CH4.由最高价碳元素与最低价氮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C3N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元素中,2017年最新命名的卤族元素是(  )
A.Ts 钿B.Si 硅C.Br 溴D.I  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