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方案(装置中的固定仪器和酒精灯均未画出)。
以下是该学习小组部分交流记录及后续探究实验的记录。
实验1:加热后,液面下铜丝变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液面以上的铜丝也发黑,而且试管上部内壁有少量淡黄色硫固体凝聚,持续加热浓硫酸(沸腾)时,淡黄色固体物质又慢慢地消失。
实验2:截取浓硫酸液面上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中无变化,将浓硫酸液面下方变黑的铜丝,插入稀硫酸,黑色明显变浅,溶液呈蓝绿色。
实验3:将浓硫酸液面下方铜丝的黑色物质刮下后,经稀硫酸洗、蒸馏水洗、过滤、干燥后放入氧气流中加热,然后冷却,用电子天平称重发现质量比加热前减少。
【问题探究】
(1)A试管上方的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D、E两试管中CCl4的作用是________。
(2)写出淡黄色固体物质消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管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后又变澄清,变澄清的原因是(用方程式表示)________
(4)根据上述研究,结合资料卡上的内容,你认为液面下方铜丝表面的黑色物质成分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100℃ |
NaCl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9.8 |
NH4HCO3 | 11.9 | 15.8 | 21.0 | 27.0 | 35℃以上分解 | |||
NaHCO3 | 6.9 | 8.1 | 9.6 | 11.1 | 12.7 | 14.5 | 16.4 | - |
NH4Cl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55.3 | 77.3 |
A、第一、二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 |
B、第一、二步反应之间的主要实验操作是过滤、洗涤 |
C、第一步反应控制温度高于30℃目的是提高反应产率 |
D、反应液加盐酸处理可使NaCl循环使用并回收NH4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