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硫代硫酸钠(Na2S2O3)在工业生产、医药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工业普遍使用Na2SO3与硫磺(S)共煮得到,装置如图.已知: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
(1)步骤1:打开K1、关闭K2,向圆底烧瓶中加入足量甲并加热,写出反应的方程式: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SO2↑+2H2O.
(2)步骤2:始终保持C中溶液呈碱性,反应一段时间后,硫粉的量逐渐减少,打开K2、关闭K1并停止加热.
①C中溶液须保持呈碱性的原因:若呈酸性,则S2O32-+2H+=H2O+SO2↑+S↓、CO32-+2H+=H2O+CO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②装置B、D的试剂相同,均为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3:将C中所得混合物分离提纯后得产品.
(3)利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也能制备Na2S2O3.所需仪器如图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g,h→b,c→e,f→d.

(4)装置乙盛装的试剂是:Na2CO3和Na2S的混合溶液.
(5)Na2S2O3还原性较强,工业上常用作除去溶液中残留的Cl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6)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残留的Cl2被还原成了Cl-: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再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l2被还原为了Cl-

分析 (1)Na2SO3与硫磺(S)共煮可制得硫代硫酸钠,装置C中试剂为Na2CO3溶液和硫粉,所以试剂甲与铜片反应生成SO2,则试剂甲为浓硫酸,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
(2)①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碳酸根与氢离子不大量共存;
②装置B、D中应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SO2,防止污染环境;
(3)三颈烧瓶中是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乙中发生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标有a、d装置进行尾气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标有bc的装置为安全瓶,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反应结束后,先关闭分液漏斗旋塞,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K1打开K2
(4)装置乙中发生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
(5)Na2S2O3与足量氯水反应,氯气是强氧化剂,硫代硫酸钠中硫元素被氧化为硫酸根,氯元素被还原为C1-
(6)证明残留的Cl2被还原成了Cl-,先加入硝酸钡除掉硫酸根,取上层液用硝酸银溶液检验氯离子.

解答 解:(1)Na2SO3与硫磺(S)共煮可制得硫代硫酸钠,装置C中试剂为Na2CO3溶液和硫粉,所以试剂甲与铜片反应生成SO2,则试剂甲为浓硫酸,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2SO2↑+2H2O;
(2)①Na2S2O3在酸性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碳酸根与氢离子不大量共存,反应离子方程式:S2O32-+2H+=H2O+SO2↑+S↓、CO32-+2H+=H2O+CO2↑、
故答案为:S2O32-+2H+=H2O+SO2↑+S↓、CO32-+2H+=H2O+CO2↑;
②装置B、D中应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用来吸收SO2,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
(3)三颈烧瓶中是浓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乙中发生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标有a、d装置进行尾气吸收,防止污染空气,标有bc的装置为安全瓶,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反应结束后,先关闭分液漏斗旋塞,接下来的操作是关闭K1打开K2,接口顺序为:a→g,h→b,c→e,f→d或 a→h,g→b,c→e,f→d,
故答案为:g、h、b、c、e、f或 h、g、b、c、e、f;
(4)装置乙中发生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盛装的试剂是Na2CO3和Na2S的混合溶液,
故答案为:Na2CO3和Na2S的混合溶液;
(5)Na2S2O3与氯气反应生成硫酸根,氯元素被还原为C1-,离子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故答案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
(6)证明上述残留的Cl2被还原成了Cl-方法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再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l2被还原为了Cl-
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NO3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再取上层清液(或过滤后取滤液),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Cl2被还原为了Cl-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制备实验,侧重考查学生对制备原理的分析,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X、Y、Z、R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核电荷数之和为36;X、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Y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R原子的质子数是Y原子质子数的两倍.下列有关这四种元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R的氢化物比Y的氢化物的沸点更高
B.X与Z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呈碱性
C.只有Y元素存在同素异形体
D.X、Y、Z、R形成简单离子的半径依次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装置甲可用于检验乙烯生成
B.装置乙可用于收集和吸收氨气
C.装置丙可用于出去CO2中混有的SO2气体
D.装置丁可分离碘的CCl4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硫酸亚锡(SnSO4)是一种重要的硫酸盐,主要用于电镀工业的镀锡、铝合金表面的氧化着色、印染工业的媒染剂、双氧水去除剂等.某研究小组设计SnSO4制备路线如下:
查阅资料:
Ⅰ.酸性条件下,锡在水溶液中有Sn2+、Sn4+两种主要存在形式,Sn2+易被氧化.
Ⅱ.SnCl2易水解生成难溶物Sn(OH)Cl(碱式氯化亚锡).
Ⅲ.Sn(OH)2的性质与Al(OH)3性质相似.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锡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0,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第ⅣA族.
(2)将滤液I中的溶质提取出来的操作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3)加入Sn粉的作用有两个:①调节溶液pH;  ②防止Sn2+被氧化.
(4)反应Ⅰ得到沉淀是SnO,得到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Sn2++CO32-═SnO↓+CO2↑.
(5)酸性条件下,SnSO4还可以用作双氧水去除剂,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Sn2++H2O2+2H+═Sn4++2H2O.
(6)写出Sn(OH)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n(OH)2+2NaOH=Na2SnO2+2H2O.
(7)该小组通过下列方法测定所用锡粉的纯度(杂质不参与反应):
①将试样溶于盐酸中,发生的反应为:Sn+2HCl═SnCl2+H2↑;
②加入过量的FeCl3
③用已知浓度的K2Cr2O7溶液滴定生成的Fe2+,发生的反应为:6FeCl2+K2Cr2O7+14HCl═6FeCl3+2KCl+2CrCl3+7H2O取1.226g 锡粉,经上述各步反应后,共用去0.100mol/L K2Cr2O7溶液32.0ml.锡粉中锡的纯度是9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摩尔盐[(NH42Fe(SO42•6H2O]是一种复盐,其制备步骤如下:
Ⅰ.铁屑除油:取mg铁屑置于烧杯中,加入15mL 10%的Na2C03溶液,小火加热,用倾析法分离并洗涤铁屑.
Ⅱ.硫酸亚铁制备:向盛铁屑的烧杯中加入15mL 3mol/L的硫酸,水浴加热,趁热过滤.
Ⅲ.硫酸亚铁铵制备:根据反应铁屑的质量算出生成硫酸亚铁的量,加入含等物质的量硫酸铵的饱和溶液,再进行一定的操作,即可得到摩尔盐晶体.
请回答:
(1)步骤I中Na2C0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铁屑表面的油污.下列情况适合倾析法的有cd.
a.沉淀呈胶状    b.沉淀呈絮状    c.沉淀容易沉降    d.沉淀颗粒较大
(2)步骤II中铁屑过量的目的是填Fe+2Fe3+=3Fe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步骤IIl中加入硫酸铵溶液后,要得到摩尔盐晶体,需要经过的操作有: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得到摩尔盐.
(4)为检验晶体中的Fe2+,某同学发现滴入KSCN溶液后,溶液有浅红色出现,于是他对自己的实验方法产生了怀疑.经过思考后,该同学仍使用此方法依(滴入氯水)溶液红色加深现象可以证明有Fe2+存在.
(5)为了测定摩尔盐中Fe2+的含量,称取4.0g摩尔盐样品,溶于水配成溶液并加入稀硫酸,用0.2mol/L的KMn04溶液进行滴定,到滴定终点时,消耗了KMn04溶液10.00mL.
则样品中Fe2+的质量分数为14%.若滴定过程中,摇瓶过于剧烈,则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偏低(填“偏高”或“偏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具有广泛用途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固体荧光粉激活剂和铜盐的制造等.
I.制备
碱式碳酸铜因生成条件不同,其颜色和组成也不尽相同,即:碱式碳酸铜中Cu(OH)2和CuCO3的比例不同.某实验小组设计以下不同实验制备碱式碳酸铜.
(1)由Na2CO3•10H2O与CuSO4•5H2O反应制备:称取14.0g CuSO4•5H2O、16.0g Na2CO3•10H2O,用研钵分别研细后再混合研磨,立即发生反应,有“嗞嗞”声,而且混合物很快成为“黏胶状”.将混合物迅速投入200mL沸水中,快速搅拌并撤离热源,有蓝绿色沉淀生成,过滤,用水洗涤,至滤液中不含SO42-为止,取出沉淀,风干,得到蓝绿色晶体.
①混合物发生反应时有“嗞嗞”声的原因是有CO2气体生成.
②撤离热源的目的是防止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
③检验滤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于试管中,先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BaSO4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有SO42-,否则没有.
(2)由Na2CO3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制备:分别按一定比例取CuSO4溶液和Na2CO3溶液,水浴加热到设定温度后,在充分振荡下采用将CuSO4 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或将Na2CO3溶液加入CuSO4 溶液的加料顺序进行实验.影响产品组成和产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反应物配比、加料顺序.(列1 点)
Ⅱ.组成测定
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用Cu(OH)2•CuCO3 表示碱式碳酸铜是不准确的,较为准确、科学的表达式是mCu(OH)2•nCuCO3,不同来源的碱式碳酸铜的m、n 值需要具体测定.
(3)热分解法测定碱式碳酸铜组成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通过测定碱式碳酸铜在灼热后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推导出碱式碳酸铜中碳酸铜和氢氧化铜的含量,即可求出m 和n 的比值.
①仪器c 的名称是漏斗.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通过漏斗向装置中加水,至漏斗中水面比量气管中高,静置,水面不发生变化则装置不漏气,否则装置漏气.
③三次平行实验测定结果如下表,则该样品中m:n=3:2,若量气管中所盛液体为水,则该测定值比理论值偏大(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序号 样品质量/g CO2体积/m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
 1 0.542 44.82
 2 0.542 44.80
 3 0.542 44.7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将去掉氧化膜的铝丝插入胆矾溶液中:2Al+3Cu2+═2Al3++3Cu.
(2)除去铁粉中混有的铝粉:2Al+2OH-+2H2O═2AlO2-+3H2↑.
(3)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氯化亚铁:2Fe2++Cl2═2Fe3++2Cl-
(4)除去硫酸铁溶液中的硫酸亚铁:2Fe2++2H++H2O2═2Fe3++2H2O.
(5)用稀烧碱溶液吸收尾气中的氯气:Cl2+2OH-═Cl-+ClO-+H2O.
(6)硫化钠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变浑浊:2S2-+O2+2H2O═2S↓+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向含2mol NaOH、1mol Ba(OH)2、2mol NaAlO2的混合溶液中慢慢通入CO2,则通入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ABCD
n(CO2)(mol)2346
n(沉淀)(mol)2233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SO2+2OH-═SO32-+H2O
B.石灰水与醋酸反应:CaCO3+2H+═Ca2++CO2↑+H2O
C.钠与水反应:Na+2H2O═2OH-+Na++H2
D.向少量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HCO${\;}_{3}^{-}$+Ca2++OH-═Ca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