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
A.乙烷B.甲苯C.CH2=CH-CND.异戊二烯

分析 A.乙烷中C为四面体结构;
B.甲苯中甲基上C为四面体结构;
C.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C≡N为直线结构;
D.异戊二烯为CH2=C(CH3)CH=CH2,甲烷上C为四面体结构.

解答 解:A.乙烷中C为四面体结构,乙烷中最多4个原子共面,故A错误;
B.甲苯中甲基上C为四面体结构,则甲苯中最多13个原子共面,故B错误;
C.碳碳双键为平面结构、C≡N为直线结构,且二者直接相连,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故C正确;
D.异戊二烯为CH2=C(CH3)CH=CH2,甲烷上C为四面体结构,则甲基上2个H不能与双键C共面,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为高频考点,把握甲烷、烯烃的结构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甲烷中最多3个原子共面,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硼氢化钠(NaBH4)在有机合成、化工生产方面有广泛应用.制备硼氢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BO2+2Si02+4Na+2H2?NaBH4+2Na2SiO3.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转移4 mol电子时,只需向装置中通人44.8 L H2(标准状况)
C.装药品之前加热装置至100℃并持续一会儿
D.制备硼氢化钠的副产物可能有Na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向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过量的氯气,溶液中四种粒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b-a=5,线段Ⅳ表示一种含氧酸,且Ⅰ和Ⅳ表示的物质中含有相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段Ⅱ表示Br-的变化情况B.原溶液中n(FeBr2):n(FeI2)=1:3
C.线段Ⅳ表示IO3-的变化情况D.根据图象无法计算a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N2与4mol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B.14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设一个碳12C的原子的质量为m 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z g,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表示为(  )
A.$\frac{z}{12m}$B.$\frac{12z}{m}$C.$\frac{{N}_{A}}{m}$D.$\frac{{N}_{A}}{z}$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含有极性键且分子中各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化合物是(  )
A.CH4B.CH2═CH2C.CO2D.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学生用0.1000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用酚酞作指示剂.
(1)滴定前,下列操作的正确顺序是CABED(填字母序号):
A.用0.1000mol/LNaOH溶液润洗     B.盛装0.1000mol/LNaOH溶液
C.查漏、清洗    D.读数、记录    E.排尽滴定管尖嘴的气泡并调整液面
(2)滴定时,左手挤压玻璃球,右手不断摇动锥形瓶,眼睛注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填字母序号):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测定
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大
e.滴定结束后若仰视观察滴定管中液面刻度,则测定结果偏小
(5)若称取一定量的NaOH固体(含少量KOH)配制标准溶液并用来滴定上述盐酸,则对测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是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6)测定甲醛的一种方法:在调至中性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甲醛水溶液,经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与甲醛的物质的量相等,然后用已知浓度的硫酸滴定氢氧化钠.
①将5.00mL甲醛水溶液加入到经调至中性的亚硫酸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用浓度为1.000mol/L的硫酸测定,至中点时耗用硫酸24.80mL,甲醛水溶液的浓度为9.92mol/L.
②上述测定中,若滴定管规格为50mL,甲醛水溶液取样不能超过1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4.碱式碳酸铜是一种化工原料,化学式用mCu(OH)2•nCuCO3表示.实验室以废铜屑为原料制取碱式碳酸铜的步骤如下:
Ⅰ.废铜屑制硝酸铜
如图,将浓硝酸缓慢加到废铜屑中(废铜屑过量),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硝酸铜溶液.
Ⅱ.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①向大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铜溶液;
②加热至70℃左右;
③用0.4mol•L-1的NaOH溶液调节pH至8.5,振荡、静置、过滤;
④用蒸馏水洗涤,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得到碱式碳酸铜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装置的作用是安全瓶,防倒吸;
(2)已知:2NO+O2═2NO2;NO+NO2+2NaOH═2NaNO2+H2O;2NO2+2NaOH═NaNO3+NaNO2+H2O,NO不能单独与NaOH溶液反应,实验结束时,如何操作才能使装置中的有毒气体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3)若采用将废铜先在空气中加热变成氧化铜后再与硝酸反应来制备硝酸铜,与上述方法相比其优点是什么污染小、消耗原料少;
(4)步骤④中用蒸馏水洗涤沉淀的目的是洗去碱式碳酸铜表面吸附的Na+和NO3-
(5)步骤②中为将温度控制在70℃左右,最好采用水浴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一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加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N2(g)+3H2(g)?2NH3(g)+Q(Q>0),
(1)该反应450℃的平衡常数>500℃时的平衡常数(填“>”、“<”或“=”).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的范围是8.5<平均式量<17
(2)下列描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平衡的是BD
A、3V(H2)=2V(NH3)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如上述反应若第5分钟时达到平衡,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mol,计算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平均反应速率v(N2)为0.02mol/(L.min).
(3)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C.
ABCD
研究目的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平衡体系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图示
(4)若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改变反应温度,则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可能为AC (填序号);
A、0.20mol/L      B、0.16mol/L      C、0.10mol/L       D、0.05mol/L
在第5分钟末,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继续通入0.2mol的N2和0.6mol的H2,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