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 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C. 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 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考点: 实验装置综合;浓硫酸的性质.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同时通入时因NO2与水和SO2共同作用要产生SO42﹣和NO,NO在空气中又会生成NO2,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碳与浓硫酸共热产生的X气体为CO2和SO2的混合气体,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Y气体是NO2,SO2+H2O+NO2=H2SO4+NO,故洗气瓶中产生的是硫酸钡沉淀,Z处逸出的气体中有CO2和NO,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了红棕色的NO2.
A、H2SO4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BaSO4,二氧化碳不与氯化钡反应,所以没有BaCO3生成,故A错误;
B、因CO2不与氯化钡反应,从导管中逸出,则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B正确;
C、因为SO2+H2O+NO2=H2SO4+NO,H2SO4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BaSO4,所以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故C正确;
D、反应生成的NO在Z导管口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呈红棕色,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硝酸、浓硫酸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等物质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积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机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A. |
|
| B. | 2CH3CH2OH+O2 |
| C. | ClCH2CH=CH2+NaOH |
| D.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反应装置及部分反应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
部分实验现象 a极质量减小
b极质量增加 b极有气体产生
c极无变化 d极溶解
c极有气体产生 电流计指示在导线中
电流从a极流向d极
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 a>b>c>d B. b>c>d>a C. d>a>b>c D. a>b>d>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合物A(C4H8Br2)可由下列反应制得,C4H10OC4H8
C4H8Br2,则A的结构式不可能的是( )
A. CH3CH2CHBrCH2Br B. CH3CH(CH2Br)2
C. CH3CHBrCHBrCH3 D. (CH3)2CBrCH2Br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水玻璃、水银、水煤气
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
③酸性氧化物:CO2、CO、SO3
④同位素:1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C80、金刚石、石墨
⑥干冰、液氯都是非电解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②④⑤⑥ C. ②⑤⑥ 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纯铁较生铁不易生锈;
②冶炼铝和钠都可以用电解法;
③KSCN溶液可以检验Fe3+离子;
④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缺铁会引起贫血;
⑤青铜、不锈钢、硬铝都是合金;
⑥铜与硫反应,生成黑色的CuS.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 B. | 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一定能自动发生的 |
| C. |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
| D. | 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反应:A(气)+3B(气)⇌2C(气)△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 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B. | 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 C. |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 D. | 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逆反虑方向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下列物质:①NaOH固体:②浓硫酸;③NH4N03晶体;④CaO固体.现将它们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滴有红墨水的水血.呈形如图所示状态,判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②④ | C. | ②③④ | D. | ①②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