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0.6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该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图甲中t0~t1阶段c(B)未画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B.B在t0~t1阶段平衡时转化率为60%
C.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
D.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27}{32}$

分析 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该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
t3~t4和t4~t5这两段平衡是不移动的,则只能是压强和催化剂影响的,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t4~t5的速率又变慢,则t4~t5阶段为降低压强,因此应该推断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t2~t3阶段改变条件的瞬间,其中某一速率增大、另外速率不变,应是增大某一组分的浓度;
t5~t6阶段改变条件的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较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增大,结合图甲可知,A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A的变化为0.2mol/L,C的变化量为0.3mol/L.又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B为反应物,B的浓度变化量为0.3mol/L-0.2mol/L=0.1mol/L,故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2:0.1:0.3=2: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为:2A(g)+B(g) 3C(g),据此解答.

解答 解: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该平衡体系中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
t3~t4和t4~t5这两段平衡是不移动的,则只能是压强和催化剂影响的,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t4~t5的速率又变慢,则t4~t5阶段为降低压强,因此应该推断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t2~t3阶段改变条件的瞬间,其中某一速率增大、另外速率不变,应是增大某一组分的浓度;
t5~t6 阶段改变条件的瞬间,正、逆速率都增大,且正反应速率增大较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随反应进行反应物的浓度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增大,结合图甲可知,A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A的变化为0.2mol/L,C的变化量为0.3mol/L.又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B为反应物,B的浓度变化量为0.3mol/L-0.2mol/L=0.1mol/L,故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2:0.1:0.3=2: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为:2A(g)+B(g) 3C(g),
A.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B的浓度变化量为0.1mol/L,由图可知平衡时B的浓度为0.4mol/L,故B在t0~t1阶段平衡时的转化率为$\frac{01mol/L}{0.1mol/L+0.4mol/L}$×100%=20%,故B错误;
C.由上述分析可知,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减小压强,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平衡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8mol/L、0.4mol/L、0.6mol/L,发生反应为:2A(g)+B(g) 3C(g),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frac{0.{6}^{3}}{0.{8}^{2}×0.4}$=$\frac{27}{32}$,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平衡有关计算、化学平衡影响元素、平衡常数计算等,关键是根据平衡移动图象分析反应特征、书写反应方程式,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s2n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已知氧化铜在高温下可分解为氧化亚铜,取3.76g硝酸铜强热一段时间后得到1.52g固体和NO2、O2的混合气体.将该混合气体用水充分吸收,对残留固体及用水吸收后剩余气体的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ABCD
剩余固体Cu(NO32、CuO  Cu2O、CuOCu2O、CuO  Cu(NO32、Cu2O
剩余气体无气体剩余氧气2.5×10-3molNO 2.5×10-3mol氧气2.5×10-3mol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验证木炭可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选用下图中的仪器(含所盛物质)组装成套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KMnO4能吸收SO2

(1)在实验进行中,按气流方向从左到右的顺序,导管口的三处连接应该是①接⑥,⑤接④,③接②.
(2)试管B,C中各有什么现象,才能表示已检验出二氧化碳?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品红溶液不褪色;.
(3)试管D中能否用饱和NaHCO3溶液代替酸性KMnO4溶液?不能说明理由:若用碳酸氢钠饱和溶液,碳酸氢钠会与二氧化硫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则无法确定木炭是否被氧化成二氧化碳
(4)试管E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5)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frac{\underline{\;\;△\;\;}}{\;}$CO2↑+SO2↑+2H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2)装置D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碱液,其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3)装置B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D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旋塞K,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B中现象是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B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D.
A.水    B.酸性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NaHSO3溶液
(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18mol•L-1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其原因是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Cu不与稀H2SO4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我国煤炭资源比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指煤的气化和液化.回答下列问题:
(1)煤的主要成分为碳氢化合物,若用CH代表煤的“分子式”,写出煤与水蒸气生成水煤气的化学方程式:2CH+2H2O(g)$\stackrel{高温}{→}$2CO+3H2
(2)已知:
煤炭在氧气氛围中气化  2CH(s)+O2(g)=2CO(g)+H2(g)△H1
气化后的气体合成甲醇  CO(g)+2H2(g)=CH3OH(g)△H2
甲醇制备丙烯的反应    3CH3OH(g)=C3H6(g)+3H2O(g)△H3
则煤在氧气氛围中反应直接生成丙烯、水蒸气和C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CH(s)+6O2(g)═C3H6(g)+3H2O(g)+9CO(g)△H=6△H1+3△H2+△H3
(3)科研小组利用某恒容密闭容器进行CO和H2合成甲醇的探究.若容器容积为VL,加入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如图为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①上述CO和H2合成甲醇的反应为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图象中压强( pl,p2,p3)的大小顺序为P1<P2<P3
②温度为100℃时,加入n mol CO与2n mo1H2,达到平衡时压强为pl,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frac{{V}^{2}}{{n}^{2}}$(用含n、V的式子表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向该容器中再加人n mol CO与2n mo1H2,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如果要提高CO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加入氢气、分离出产物甲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三颈瓶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是三颈瓶在部分无机实验或有机实验中的一些应用
(1)在如图1所示装置中进行氮的催化氧化实验:向三颈瓶内的浓氨气中不断通入空气,将红热的铂丝插入瓶中并接近液面,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瓶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铂丝始终保持红热.实验过程中NH3•H2O的电离程度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实验室用如图2所示装置制备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g)+CO2(g)?NH2COONH4(g)
该反应在干燥条件下仅生成氨基甲酸铵,若有水存在则生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
①写出加入药品之前实验操作的要点按图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反应中若有水存在则生成碳酸氢铵的化学方程式:NH3+CO2+H2O=NH4HCO3
②干燥管中盛放的药品是氧化钙或固体氢氧化钠或碱石灰,简述左侧三劲瓶装置制取氨气的原理固体氢氧化钠遇水放出大量热,温度升高,有利于氨气逸出,同时C(OH-)浓度增大,氨水的电离平衡左移,放出氨气
③对比碳酸盐的反应制CO2,该实验利用于升华产生CO2气体的优点有不需要干燥;提供低温环境,提高转化率
④有同学认为该实验装置存在安全问题,请问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是产品易堵塞导管,稀硫酸会倒吸
⑤氨基甲酸铵可用作肥料,其肥料比尿素[CO(NH22]低(填“高”或“低”),在潮湿的空气中释放处氨而变成碳酸氢铵,取因部分变质而混有碳酸氢铵的氨基甲酸铵样品0.7830g,用足量石灰水充分处理后,使样品中碳元素完全转化为碳酸钙,过滤、洗涤、干燥、测得质量为1.000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按的物质的量分数为7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装置用代号表示)

①实验室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或者B;制氢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制二氧化碳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D装置,其装置中盛放的试剂一般是澄清石灰水.
②用锌粒和浓盐酸反应制氢气,将制成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有白色沉淀,说明氢气中含有(写化学式)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Ag+═AgCl↓,若要制出纯净干燥的氢气,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的一种装置是C;该装置中药品的作用是吸水和HCl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微粒间的作用力中,不属于化学键的是(  )
A.分子间作用力B.金属键C.共价键D.离子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