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硫酸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若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套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不宜选择的装置是乙(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了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
A.按所选择的装置组装仪器,在试管①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是
在试管①中加入3mL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B.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C. 在试管②中加入5mL X试剂;
D. 用酒精灯对试管①加热
E. 当观察到试管②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1)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2)试管②中加入的X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其作用是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除去酯中混有的酸和醇,使其容易分层
(3)步骤E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4)进行该实验时,最好向试管①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其目的是防止暴沸.

分析 【装置设计】产品中含有乙酸和乙醇,二者易溶于水,易倒吸,装置中②和丙中球形干燥管可以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混合溶液的配制一般是密度大的加到密度小的液体里,可参考浓硫酸的稀释方法来配制混合溶液;
【问题讨论】(1)浓硫酸有吸水性且做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2)饱和碳酸钠溶液能够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3)乙酸乙酯不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所以试管②中混合液分层,上层为有油状液体;
(4)液体混合物加热时需要防暴沸,添加碎瓷片可达到目的.

解答 解:【装置设计】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物是乙酸和乙醇,乙酸和乙醇易挥发,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易倒吸,装置中②导管不插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倒吸,所以选乙装置;球形干燥管导气的同时也起到防倒吸作用,
故答案为:乙;防止倒吸;
【实验步骤】浓硫酸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为防止酸液飞溅,加入药品时应先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乙醇,然后边加边振荡试管将浓硫酸慢慢加入试管,最后再加入乙酸,具体操作是在试管①中先加入3mL95%的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硫酸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乙酸),
故答案为:在试管①中加入3mL的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mL浓硫酸和2mL乙酸;
【问题讨论】(1)浓硫酸有吸水性,促进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浓硫酸能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除去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除去酯中混有的酸和醇,使其容易分层;
(3)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溶解度较小,所以会过程中试管②中液体分为两层(有水果味),
故答案为: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4)为防止液体混合物加热,需要加碎瓷片,
故答案为:防止暴沸.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乙酸乙酯的反应原理及实验室制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乙酸乙酯的制备方法及反应原理,明确饱和碳酸钠溶液、浓硫酸在实验中的作用为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NO与1.12L O2混合后的分子数小于0.1NA
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0.1NA个OH-
C.6.8g液态KHSO4中含有0.1NA个阳离子
D.1molFe与1molCl2充分反应,转移3NA个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极电极材料为铁,Y极电极材料为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2H++2e-=H2↑.
②该装置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NaOH+H2↑+Cl2↑.
(2)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纯铜,Y电极的材料是粗铜,
②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Cu-2e-=Cu2+.(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3)若X极材料为光滑的铁钉(已经处理),Y极的材料为锌,电解质溶液a为ZnCl2,①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2e-=Zn
②Y极的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③电解质溶液a的浓度将不变(填“增大”、“减少”、“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H3AsO4、H2CrO4、HMnO4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H3AsO4<H2CrO4<HMn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2NH3(g),△H<0,在673K,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叙述正确的是(  )
A.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N2)不一样
B.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
C.点a的正反应速率比点b的大
D.其他条件不变,773 K下反应至t1时刻,n(H2)比图中d点的值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饱和Mg(OH)2溶液中,c(OH-)=1.0×10-4 mol•L-1.若往该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的c(OH-)变为原来的10倍,则Mg(OH)2的溶解度在理论上将(  )
A.变为原来的10-3B.变为 原来的10-2
C.变为原来的103D.不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氯酸镁[Mg(ClO32]常用作催熟剂、除草剂等,实验室用卤块(主要成分为MgCl2•6H2O,含有MgSO4、FeCl2等杂质)制备少量Mg(ClO32•6H2O的流程如下:
已知:几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过滤时主要玻璃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
(2)加入BaCl2的目的是除去杂质离子,检验已沉淀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取上层清液加入BaCl2,若无白色沉淀,则SO42-沉淀完全.
(3)“调节pH=4”可选用的试剂是①④⑥(填编号)
①MgO    ②CuO  ③稀NaOH溶液  ④Mg      ⑤稀硫酸      ⑥MgCO3
(4)反应Ⅱ为:MgCl2+2NaClO3═Mg(ClO32+2NaCl↓,再进一步制取Mg(ClO32•6H2O
的实验步骤依次为:①蒸发浓缩;②趁热过滤;③冷却结晶;④过滤、洗涤、干燥.
(5)产品中Mg(ClO32•6H2O含量的测定:
步骤1:准确称量m g产品配成100mL溶液.
步骤2:取10mL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10mL稀硫酸和20mL 1.000mol•L-1的FeSO4溶液,微热.
步骤3:冷却至室温,用0.100mol•L-1 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未被氧化的Fe2+.记录消耗K2Cr2O7溶液的体积.
①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3-+6Fe2++6H+=6Fe3++Cl-+3H2O.
②若配制K2Cr2O7标准溶液时未洗涤烧杯,则产品中Mg(ClO32•6H2O的含量会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0.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所示,A中放有浓硫酸,B中放有乙醇、无水醋酸钠,D中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
已知①无水氯化钙可与乙醇形成难溶于水的CaCl2•6C2H5OH
②有关有机物的沸点:
试剂乙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
沸点(℃)34.778.511877.1
请回答:
(1)浓硫酸的作用是制乙酸、催化剂、吸水剂;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确定反应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化学方程式CH3CO18OH+C2H5OH$?_{△}^{浓H_{2}SO_{4}}$CH3COOCH2CH3+H218O;
(2)球形干燥管C的作用是防止倒吸、冷凝.D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乙酸乙酯与饱和Na2CO3溶液不互溶、且密度有较大差异,有利于分层,饱和Na2CO3溶液还可以吸收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若反应前向D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呈红色,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CO32-+H2O?HCO3-+OH-(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反应结束后D中的现象是溶液分层,上层无色油体液体,下层溶液颜色变浅.
(3)从D中分离出的乙酸乙酯中常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醚和少量水,应先加入无水氯化钙,分离出乙醇;再加入C(A.五氧化二磷、B.碱石灰、C.无水硫酸钠、D.生石灰),再加热进行蒸馏,收集77℃左右的馏分,以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已知:2CO(g)+O2(g)=2CO2(g)△H=-566kJ•mol-1
2Na2O2(s)+2CO2(g)=2Na2CO3(s)+O2(g)△H=-452kJ•mol-1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O 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 283 J
B.Na2O2(s)+CO2(s)=Na2CO3(s)+$\frac{1}{2}$ O2(g)△H=-226 kJ•mol-1
C.CO(g)与 Na2O2(s)反应放出 509 kJ 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1.204×1024
D.CO 的燃烧热为 566 kJ•mo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