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将1mol N2和3mol H2通入4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半分钟后测得H2的物质的量为2.1mol,现用如下三种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来表示该反应速率:①v(N2)=0.15mol•L-1•min-1 ②v(H2)=1.05mol•L-1•min-1③v(NH3)=0.30 mol•L-1•min-1,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分析 前半分钟内 v(H2)=$\frac{\frac{△n}{V}}{△t}$=$\frac{\frac{(3-2.1)mol}{4L}}{0.5min}$=0.45 mol•L-1•min-1,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氮气、氨气反应速率,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 解:前半分钟内 v(H2)=$\frac{\frac{△n}{V}}{△t}$=$\frac{\frac{(3-2.1)mol}{4L}}{0.5min}$=0.45 mol•L-1•min-1,同一可逆反应同一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
v(N2)=$\frac{1}{3}$×v(H2)=$\frac{1}{3}$×0.45 mol•L-1•min-1=0.15mol•L-1•min-1
v(NH3)=$\frac{2}{3}$×v(H2)=$\frac{2}{3}$×0.45 mol•L-1•min-1=0.30 mol•L-1•min-1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有关计算,侧重考查分析解答能力,明确计量数与速率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速率公式中各个字母含义,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已知A、B、C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A$→_{一定条件}^{+X}$ B$→_{一定条件}^{+X}$ C,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B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则X为O2
B.若X是生活中常见的过渡金属,A是黄绿色气体,则B→C的离子方程式为Fe+2Fe3+=3Fe2+
C.若C是一种酸式盐,则X一定是CO2
D.A既可以为金属单质,也可以为非金属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仪器未画出)(  )
A.①装置用于检验1-溴丙烷消去产物B.②装置用于石油的分馏
C.④装置可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D.③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镁条和铝片为电极,并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镁条作负极,电极反应:Mg-2e-=Mg2+
B.铝片作负极,电极反应:Al+4OH--3e--=[Al(OH)4]-
C.电流从Al电极沿导线流向Mg电极
D.铝片上有气泡产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Y,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下列  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外电路电流方向为:X→外电路→Y
B.若两极分别为铁棒和碳棒,则X为碳棒,Y为铁棒
C.X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Y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若两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顺序为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取代基或微粒中,碳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
A.B.乙基(-CH2CH3C.碳正离子[(CH33C+]D.碳烯(:C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在一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可逆反应的情况如图所示(各物质均为气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A、B、C表示为2A+B?2C.
(2)反应一段时间后,C的浓度增加了3.0 mol•L-1,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0 mol•L-1•min-1,则这段时间为1.5mi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研究乙醇氧化的实验并验证其产物,设计了甲、乙两套装置(图中的夹持仪器均未画出,“△”表示酒精灯热源),每套装置又可划分为①、②、③三部分.仪器中盛放的试剂为:a-无水乙醇(沸点:78℃);b-铜丝;c-无水硫酸铜;d--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1)两套方案都有各自的优点:简述甲②中的优点:②中用热水浴加热,可形成较平稳的乙醇气流,使反应更充分斜、长导管起到冷凝回流乙醇蒸汽的作用;.
(2)集中两套方案的优点,组成一套比较合理完善的实验装置,可按气流由左至右的顺序表示为乙①、甲②、乙③(例如甲①,乙②).
(3)若要保证此实验有较高的效率,还需补充的仪器有温度计.理由是控制水浴温度在78℃或略高于78℃,使乙醇蒸汽平稳流出,减少挥发,提高反应效率.
(4)实验中能验证乙醇氧化产物的实验现象是c处无水硫酸铜变蓝,d处生成红色沉淀.
(5)装置中,若撤去第①部分,其他操作不变,则无水硫酸铜无明显变化,其余现象与(4)相同,推断燃烧管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2H5OH$→_{△}^{Cu}$CH3CH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碳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①H2(g)+$\frac{1}{2}$O2(g)═H2O(l)△H1═-285.8KJ•mol-1
②CH3OH(l)+$\frac{3}{2}$O2(g)═CO2(g)+2H2O(l)△H1═-725.5KJ•mol-1
则CO2(g)+3H2(g)═CH2OH(l)+H2O(l)的反应热△H═-131.9KJ/mol;.
(2)某研究小组用CO合成甲醇:CO(g)+2H2(g)═CH3OH(l)△H<0,将三组混合气体分别通入到三个2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得到如下三组实验数据:
实验组温度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min
COH2CH3OHCOH2CH3OH
1650℃2.06.00  1.05
2900℃2.06.001.2  2
3650℃1.04.02.0abct
实验1条件下平衡常数K=0.25,a、b之间可能的关系为b=2a+1.
(3)已知CO的转化率(a)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p1<p2(填“<”、“>”或“═”),先升高温度,后增大压强,能否实现b点到c点的转化?能(填“能”或“不能”),原因是先升高温度,后增大压强,一氧化碳转化率先减小后增大,可以到达C点一氧化碳转化率不变.
②a、c两点的反应速率为v1<v2(填“<”、“>”或“═”)
③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情况下,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氢气浓度,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答出三条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