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半径大小呈周期性变化
B.碘单质溶于酒精时,共价键被破坏
C.任何原子或离子的组成中都含有质子
D.同位素的不同核素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分析 A.原子的电子排布决定元素的性质;
B.碘单质溶于酒精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可以没有中子,如H;
D.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别.

解答 解:A.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都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则引起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故A错误;
B.碘单质溶于酒精时,破坏分子间作用力,碘分子没有变化,即共价键没有被破坏,故B错误;
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有的原子核可以没有中子,如H,但是不能没有质子的.离子就是原子得或失电子而已,所以一定也是有质子的,故C正确;
D.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物理性质有差别,如1H、2H,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应用,把握周期表的结构及元素周期律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将密度为1.84g/cm3、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00mL、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密度为1.20g/cm3的稀硫酸,求:
(1)原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2)所需浓硫酸的体积;
(3)与Na2C03充分反应产生5.6L(标况)CO2,则需要该稀溶液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是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W和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2,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Y、Z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B.W、Y、Z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W和Y、Y和Z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中均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相同条件下,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大于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故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 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周期数=电子层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根据以下叙述判断,下列各元素一定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
A.X元素能形成+7价的含氧酸及其盐
B.Y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
C.Z元素的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
D.R元素的阴离子与同一周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某兴趣小组欲在绿色环保的条件下探究大气污染物SO2的性质,设计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

(1)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则B中所盛试剂为品红溶液; 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I2+2H2O═2HI+H2SO4
(2)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某同学设计了图A2的制取装置来代替A1装置,与A1装置相比,A2装置的优点是
不用加热,相对安全,易于控制反应进行,反应更充分
(3)试验中发现Na2SO3可能部分被氧化,现需测定Na2SO3的纯度:称取10.00g产品,配成100mL溶液,移取25.00mL溶液,用0.20mol/L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消耗KMnO4溶液20.00mL,产品中Na2SO3质量分数的计算表达式为$\frac{142×\frac{5}{2}×0.20×20.00×1{0}^{-3}×4}{10.00}$×100%,计算结果为50.4%.(保留两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目前,全世界镍的消费量仅次于铜、铝、铅、锌,居有色金属第五位.镍能形成多种不同的化合物.图1是镍的一种配合物的结构,图2是一种镍的氧合物的晶胞.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可能表示的是氧化镍(NiO)的晶胞
B.图1中C、N、O的第一电离能C>N>O
C.图2中离镍原子最近的镍原子数共为8个
D.图1分子中存在的化学键有共价键、配位键、氢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结构之间能相互影响导致物质化学性质不同,下列各项事实能够说明侧链对苯环有影响的是
①苯酚与溴水常温下可以反应,而苯与溴水不能反应
②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乙烷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③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反应,而乙醇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
④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作用可得到2,4,6-三硝基甲苯,而苯与浓硝酸(浓硫酸/△)作用得到硝基苯(  )
A.只有②③B.只有①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红色固体粉末样品可能含有Fe2O3和Cu2O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其组成进行探究.资料支持:
Cu2O在酸性溶液中会发生反应:Cu2O+2H+═Cu+Cu2++H2O.
方案一:(1)学生甲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浓硝酸,产生一种红棕色的气体.由此可得出样品中一定含有Cu2O,写出产生上述气体的化学方程式Cu2O+6HNO3(浓)═2Cu(NO32+2NO2↑+3H2O.
(2)进一步探究样品中另一种成分.实验操作步骤为:取少量上述溶液,滴加KSCN溶液,若溶液显血红色,说明样品中含有Fe2O3,反之说明样品中不含有Fe2O3
方案二:(3)学生乙取少量样品于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并作出如下假设和判断,结论正确的是C.
A.若固体全部溶解,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一定不含有Cu2O
B.若固体部分溶解,说明样品一定含有Cu2O,一定不含有Fe2O3
C.若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样品一定含有Fe2O3和Cu2O
方案三:学生丙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称量反应前后装置C中样品的质量,以确定样品的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4)装置A是氢气的发生装置,可以使用的药品是AC.
A.氢氧化钠溶液和铝片B.稀硝酸和铁片 C.稀硫酸和锌片  D.浓硫酸和镁片
(5)下列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是①⑤③④②(填序号).
①打开止水夹②关闭止水夹③点燃C处的酒精喷灯④熄灭C处的酒精喷灯⑤收集氢气并验纯.
(6)假设样品全部参加反应,若实验前样品的质量为1.6克,实验后称得装置C中固体的质量为1.3克.则样品的组成是Fe2O3和Cu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