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过度排放CO2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少煤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炭的重要途径.煤综合利用的一种途径如图1所示.

(1)已知 ①C(s)+H2O(g)=CO(g)+H2(g)△H1=+131.3kJ•mol-1
②C(s)+2H2O(g)=CO2(g)+2H2(g)△H2=+90kJ•mol-1
则一氧化碳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H=-41.3kJ•mol-1
(2)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CO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
①p1<p2(填“>”、“<”或“=”).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容器中再增加a mol CO与2a mol H2,达到新平衡时,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在p1下,100℃时,CO(g)+2H2(g)?CH3OH(g)反应的平衡常数为$\frac{{V}^{2}}{{a}^{2}}$(用含a、V的代数式表示).
(3)如图3表示CO2与H2反应生成CH3OH和H2O的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填编号).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4)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4所示:
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CO2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0.075mol/L•min.
②下列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D(填编号).
A.升高温度             B.将CH3OH(g)及时液化移出
C.选择高效催化剂       D.再充入1mol CO2和3mol H2

分析 (1)C(s)+H2O(g)=CO(g)+H2(g)△H1=+131.3kJ•mol-1  ①C(s)+2H2O(g)=CO2(g)+2H2(g)△H2=+90kJ•mol-1  ②由盖斯定律②-①求得,热化学方程式;
(2)①根据定一议二原则,定温度同,再比较压强;
②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再向平衡体系中充入a mol CO(g)、2a mol H2(g),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浓度无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
③化学平衡常数K=$\frac{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
(3)依据反应和图象分析判断:CO2(g)+3H2(g)?CH3OH(g)+H2O(g),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反应是熵减少的反应△S<0;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H<0;
(4)二氧化碳是反应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减小,甲醇是生成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10nim内达到平衡,生成甲醇浓度为0.75mol/L,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了0.75mol/L;
①根据c=$\frac{△c}{△t}$计算v(CO2);
②依据化学反应的影响因素和条件逐项分析判断:
A、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
B、将CH3OH(g)及时液化抽出,减小生成物的量平衡正向进行;
C、选择高效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D、再充入l molCO2和3molH2,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

解答 解:(1)C(s)+H2O(g)=CO(g)+H2(g)△H1=+131.3kJ•mol-1     ①
     C(s)+2H2O(g)=CO2(g)+2H2(g)△H2=+90kJ•mol-1     ②
由盖斯定律②-①得:
      CO(g)+H2O(g)=CO2(g)+H2(g)△H=-41.3kJ•mol-1
故答案为:CO(g)+H2O(g)=CO2(g)+H2(g)△H=-41.3kJ•mol-1
(2)①温度相同时,作垂直x轴的辅助线,发现压强为P2的CO的转化率高,该反应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正反应应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故答案为:<;
②在温度和容积不变的情况下,再向平衡体系中充入a mol CO(g)、2a mol H2(g),等效为在原平衡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CO的转化率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
③在压强为0.1MPa条件下,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a mol CO与2a mol H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即
         CO(g)+2H2(g)═CH3OH(g)
初始浓度:$\frac{a}{V}$     $\frac{2a}{V}$         0
变化浓度:$\frac{a}{2V}$     $\frac{a}{V}$       $\frac{a}{2V}$
平衡浓度:$\frac{a}{2V}$     $\frac{a}{V}$       $\frac{a}{2V}$           
则K=$\frac{\frac{a}{2V}}{\frac{a}{2V}×(\frac{a}{V})^{2}}$=$\frac{{V}^{2}}{{a}^{2}}$;
故答案为:K=$\frac{{V}^{2}}{{a}^{2}}$;
(3)依据反应和图象分析判断:CO2(g)+3H2(g)?CH3OH(g)+H2O(g),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少,反应是熵减少的反应△S<0;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判断反应是放热反应,△H<0,
故答案为:C;
(4)二氧化碳是反应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减小,甲醇是生成物,随反应进行浓度增大;10nim内达到平衡,生成甲醇浓度为0.75mol/L,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了0.75mol/L,则:
①二氧化碳的反应速率V(CO2)=$\frac{0.75mol/L}{10min}$=0.075mol/L•min;
故答案为:0.075 mol•L-1•min-1    
②措施中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故A错误;
B、将CH3OH(g)及时液化抽出,减小生成物的量,平衡正向进行,故B正确;
C、选择高效催化剂只能改变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故C错误;
D、再充入l molCO2和4molH2,增大压强平衡正向进行,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反应的焓变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常数等,图象分析是关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实验室现有不纯的氯化钠晶体(混有硫酸钠和碳酸氢钠),某学生为了制得纯净的氯化钠溶液,采用下列实验操作:
A.样品冷却后放在烧杯内用蒸馏水溶解
B.过滤
C.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然后再加足量碳
D.取样品若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给予充分加热
E.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的PH达5-6,然后把溶液加热至近沸.
(1)实验操作正确顺序是DACBE
(2)D项操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CO3$\frac{\underline{\;加热\;}}{\;}$Na2CO3+CO2↑+H2O
(3)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加足量碳酸钠溶液的目的除去过量的BaCl2
(4)判断加氯化钡溶液已足量的操作方法是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继续滴加BaCl2溶液,如果无沉淀产生,则BaCl2已过量
(5)控制滴加盐酸至滤液的PH达5-6时,应选用的试纸pH试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常温下,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Ksp)依次为1.8×10-10mol2•L-2、8.3×10-17mol2•L-2.下列有关沉淀溶解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KSP(AB2)小于KSP(CD),则AB2的溶解度一定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氯化银的KSP增大
C.在氯化银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碘化钾固体,氯化银沉淀可转化为碘化银沉淀
D.在碳酸钙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溶解平衡不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写元素符号)Na>Al>C>O>H
(2)X与Y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写分子式)C2H2
(3)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A$?_{D}^{C}$B(在水溶液中进行)
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的结构式O=C=O;D的电子式
①如果A、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的化学式为NaAlO2由A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2AlO2-+3H2O+CO2═2Al(OH)3↓+CO32-
②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CO32-+H2O?HCO3-+OH-
A、B浓度均为0.1mol/L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a+)>c(HCO3-)>c(CO32-)>c(OH-)>c(H+
常温下,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质的主要成分有NaCl、NaHCO3、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有等体积、等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碱溶液,滴加等浓度的盐酸将它们恰好中和,用去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V3>V2>V1B.V1=V2=V3C.V2>V1=V3D.V1=V2<V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磷是地壳中含量较为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主要以难溶于水的磷酸盐如Ca3(PO42等形式存在.它的单质和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白磷(P4)可由Ca3(PO42、焦炭和SiO2在电炉中高温(~1550℃)下通过下面三个反应共熔得到.
①4Ca3(PO42(s)+10C(s)═12CaO(s)+2P4(s)+10CO2(g)△H1=+Q1kJ•mol-1
②CaO(s)+SiO2(s)═CaSiO3(s)△H2=-Q2 kJ•mol-1
③CO2(g)+C(s)═2CO(g)△H3=+Q3kJ•mol-1
已知:CaSiO3的熔点(1546℃)比SiO2低.
写出由磷酸钙矿制取白磷总的反应方程式2Ca3(PO42+6SiO2+10C$\frac{\underline{\;高温\;}}{\;}$6CaSiO3+P4+10CO.
(2)白磷在热的浓氢氧化钾溶液中歧化得到一种次磷酸盐(KH2PO2)和一种气体PH3(写化学式).
(3)磷的重要化合物NaH2PO4可通过H3PO4与NaOH溶液反应获得.工业上为了使反应的主要产物是NaH2PO4,通常将pH控制在2.1~7.2之间 (已知磷酸的各级电离常数为:K1=7.1×10-3K2=6.3×10-8K3=4.2×10-13 lg7.1≈0.9  lg6.3≈0.8  lg4.2≈0.6).Na2HPO4 溶液显碱性,若向其溶液中加入足量的CaCl2 溶液,溶液则显酸性,其原因是3Ca2++2HPO4-=Ca3(PO42↓+2H+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白磷中毒后可用CuSO4溶液解毒,解毒原理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11P 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60molCuSO4能氧化白磷的物质的量是3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Cu+Ag+═Cu2++Ag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
C.向Ca(ClO)2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Ca2++2ClO-+SO2+H2O═CaSO3↓+2HClO
D.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2++CO2+H2O═CaCO3↓+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5.4克金属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气的体积为多少?(标准状况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与H2O具有相同电子数的是(  )
A.FB.O2C.CH4D.C2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