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过氧化尿素是一种新型漂泊、消毒剂,广泛应用与农业、医药、日用化工等领域.用低浓度的双氧水和饱和尿素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过氧化尿素.反应的方程式为:CO(NH22+H2O2$\frac{\underline{\;30℃\;}}{\;}$CO(NH22•H2O2.过氧化尿素的部分性质如下:
分子式外观热分解温度熔点溶解性
CO(NH22•H2O2白色晶体45℃75~85℃易溶于水、有机溶剂
合成过氧化尿素的流程如图1及反应装置图如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三颈烧瓶;冷凝管中冷却水从b(填“a”或“b”)口出来;
(2)该反应的温度控制30℃而不能过高的原因是防止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
(3)搅拌器是否可用铁质材料否(填“是”或“否”),原因是铁和双氧水反应生成铁离子,促进双氧水分解;
(4)步骤①宜采用的操作是C.
A.加热蒸发 B.常压蒸发  C.减压蒸发
(5)若实验室制得少量该晶体,过滤后需要用冷水洗涤,具体的洗涤操作是沿玻璃棒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晶体表面,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6)准确称取1.000g产品于250mL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再加2mL6mol•L-1H2SO4,用0.2000mol•L-1KMn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18.00mL(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则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84.6%;若滴定后俯视读数,则测得的过氧化尿素含量偏低(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分析 双氧水、尿素、稳定剂在反应器中混合发生反应得到过氧化尿素粗产品,然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晶体和母液,将晶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1)仪器X的名称是三颈烧瓶;冷凝管中冷却水采用逆流的方法进出;
(2)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在温度高时易分解;
(3)双氧水和铁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
(4)加热易导致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
(5)晶体洗涤方法为:沿玻璃棒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晶体表面,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6)已知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发生的反应为5H2O2+2KMnO4+3H2SO4=8H2O+2MnSO4+K2SO4+5O2↑,根据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求出H2O2和CO(NH22•H2O2的物质的量,再求出质量和质量分数;若滴定后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

解答 解:双氧水、尿素、稳定剂在反应器中混合发生反应得到过氧化尿素粗产品,然后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晶体和母液,将晶体洗涤、干燥得到产品,
(1)仪器X的名称是三颈烧瓶;冷凝管中冷却水采用逆流的方法进出,所以下口a是进水口、上口b是出水口,
故答案为:三颈烧瓶;b;
(2)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在温度高时易分解,为防止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所以需要温度控制30℃而不能过高,
故答案为:防止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
(3)双氧水和铁反应生成铁离子,铁离子能作双氧水分解的催化剂,为防止双氧水分解,所以不能用Fe制容器,故答案为:否;铁和双氧水反应生成铁离子,促进双氧水分解;
(4)加热易导致双氧水和过氧化尿素分解,所以需要减压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到产品,故答案为:C;
(5)晶体洗涤方法为:沿玻璃棒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晶体表面,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故答案为:沿玻璃棒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晶体表面,静置待水自然流下,重复操作2-3次;
(6)已知尿素与KMnO4溶液不反应,发生的反应为5H2O2+2KMnO4+3H2SO4=8H2O+2MnSO4+K2SO4+5O2↑,
5H2O2~~~~~2KMnO4
5             2
nmol        0.2000mol•L-1×0.018L
则n=0.009mol,所以CO(NH22•H2O2为0.009mol,其质量为0.009mol×94g/mol=0.846g
所以产品中CO(NH22•H2O2的质量分数为$\frac{0.846g}{1.000g}$×100%=84.6%;若滴定后俯视读数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则导致测得过氧化尿素的质量分数偏低,
故答案为:84.6%;偏低.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涉及物质分离和提纯、基本操作、氧化还原反应计算、误差分析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及基本计算是解本题关键,同时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答问题能力,易错点是误差分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化学与我们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理使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B.生活中常使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
C.明矾具有强氧化性,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D.船舶外壳装上锌块可以减缓其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乙二酸俗称草酸,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欲探究测定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x的值.通过查阅资料该小组同学知道,草酸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进行滴定,反应式为: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该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滴定方法测定x的值.
①称取1.260g纯草酸晶体,将其制成100.00m水溶液为待测液.
②取25.00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H2SO4
③用浓度为0.1000mol/L的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达到反应终点时消耗了10.00mL;
请回答:(1)滴定时,将KMnO4标准溶液装在图中的甲(选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2)本实验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当滴入最后一滴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①通过上述数据,可计算出x=2.
讨论:②若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下同).
③若滴定时所用的KMnO4溶液因久置而导致浓度变小,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偏小.(同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二草酸合铜(II)酸钾{K2[Cu(C2O42]•2H2O}制备流程如下:

已知:H2C2O$\frac{\underline{\;\;△\;\;}}{\;}$CO↑+CO2+H2O
(1)制备CuO: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加热煮沸、冷却,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氧化铜.

①抽滤装置中仪器Z接在水龙头上,其作用是:起抽气的作用,使吸滤瓶中的压强减小.
②用蒸馏水洗涤氧化铜时,证明己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2)制取KHC2O4:将H2C2O4晶体加入蒸馏水中,微热,溶解过程中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温度过高,草酸会分解;充分溶解后分数次加入K2CO3,反应生成KHC2O4.将滤纸上的CuO充分转移到热的KHC2O4溶液中,以下操作方案中合理的是AD(填序号).
A.剪碎滤纸,加入到热的KHC2O4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趁热过滤
B.用稀硫酸溶解滤纸上的氧化铜,然后将溶液转入热的KHC2O4溶液中
C.用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滤纸上的氧化铜,然后转入热的KHC2O4溶液中
D.在空气中灼烧滤纸,将剩余的固体转入热的KHC2O4溶液中
(3)将CuO与KHC2O4混合液在50℃水浴中加热至反应充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2O4+CuO$\frac{\underline{\;50℃\;}}{\;}$K2[Cu(C2O42]+H2O.
(4)二草酸合铜(II)酸钾晶体的制备也可以用CuSO4晶体和KHC2O4溶液反应得到,从硫酸铜溶液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步骤为:加入适量乙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澡.
①加入适量乙醇的优点有;
a.缩短加热的时间,降低能耗;b.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有利于硫酸铜晶体析出.
②在蒸发浓缩的初始阶段为了将乙醇回收,采用了蒸馏操作,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b(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K2[Cu(C2O42]•2H2O}制备流程下:

(已知:H2C2O4 $\frac{\underline{\;\;△\;\;}}{\;}$CO↑+CO2↑+H20)
(1)制备CuO:向Cu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加热煮沸,冷却,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抽滤,然后用蒸馏水洗涤氧化铜.

①抽滤装置中仪器Z接在水龙头上,其作用是起抽气的作用,使吸滤瓶中的压强减小.
②用蒸馏水洗涤氧化铜时,证明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BaCl2溶液,若无白色沉淀,说明已洗涤干净.
(2)制取KHC2O4,将H2C2O4晶体加入蒸馏水中,微热,溶解过程中温度不能太高,原因是温度过高,草酸会分解,充分溶解后分数次加入K2CO3,反应生成KHC2O4,将滤纸上的CuO充分转移到热的KHC2O4溶液中,以下操作方案中合理的是AD(填序号)
A.剪碎滤纸,加入到热的KHC2O4溶液中,待充分反应后趁热过滤
B.用稀硫酸溶解滤纸上的氧化铜,然后将溶液转入热的KHC2O4溶液中
C.用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氧化铜,并转入热的KHC2O4溶液中
D.在空气中灼烧滤纸,将剩余的固体转入热的KHC2O4溶液
(3)将CuO与KHC2O4混合液在50℃水浴加热至反应充分,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2O4+CuO$\frac{\underline{\;50℃\;}}{\;}$K2[Cu(C2O42]+H2O;
(4)二草酸合铜(Ⅱ)酸钾晶体的制备也可以用CuSO4晶体和K2C2O4溶液反应得到.从硫酸铜溶液中获得硫酸铜晶体的实验步骤为:加入适量乙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①加入适量乙醇的优点有:
a、缩短加热的时间,降低能耗;
b、降低硫酸铜的溶解度,有利于硫酸铜晶体析出.
②在蒸发浓缩的初始阶段为了将乙醇回收,采用了蒸馏操作,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b(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Ⅰ.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某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如下(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灵敏):2NH4(g)+CO2(g)?NH2COONH4(s)△H<0

(1)实验室可用图A装置制取氨气,请写出所用试剂名称氯化铵与氢氧化钙.
(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C所示,把NH3和CO2通入CCl4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的小晶体悬浮在CCl4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注:CCl4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
①发生器用水冷却的原因是防止反应放热使产物分解,提高反应物转化率,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观察气泡调节NH3和CO2通入比例,控制反应速率.
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过滤(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采取的方法是c(填写选项序号).
a.常压加热烘干
b.高压加热烘干
c.减压40℃以下烘干
Ⅱ.(3)在实验室中可用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为原料,在装置A中反应生成甲烷和碳酸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OONa+NaOH$\frac{\underline{\;△\;}}{\;}$CH4↑+Na2CO3,其中主要的副反应是生成丙酮(CH3COCH3),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2CH3COONa$\frac{\underline{\;△\;}}{\;}$CH3COCH3+Na2CO3
(4)甲烷中若混有少量不饱和气态烃,设计出检验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若溶液褪色,则说明含有不饱和气态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2.把0.6mol X气体和0.6mol Y气体混合于2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Z(g)+2W(g) 1min末已生成0.2mol W,若测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05mol•L-1•s-1,计算:
(1)前1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2)1min末时Y的浓度.
(3)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 中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
(2)实验中若用70mL0.50mol•L-1盐酸跟7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不相等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3)用50ml0.25mol•L-1H2SO4代替盐酸,用50mL0.275mol•L-1Ba(OH)2代替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绝对值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临氯甲苯、1,2-二氯乙烷、3-甲基-1-丁烯的结构简式分别为: CH2Cl-CH2Cl 
B.2,3,4一三甲基戊烷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五组峰
C.3,4一二甲基己烷的一氯代产物有4种
D.甲苯、硝基苯、2-甲基丙烯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