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甲.乙两同学分别对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性质进行了探究.
(1)甲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气密性已检验,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C、D中都出现明显的白色沉淀,经检验均为BaSO4

①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为探究SO2在D中所发生的反应,甲进一步实验发现,出现白色沉淀的过程中,D溶液中NO3浓度几乎不变.甲据此得出结论:C、D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是在酸性条件下,+4价硫被A(填序号)氧化成SO42-
A.O2    B.Ba2+    C.NO3-
(2)乙用如下实验对含+4价硫元素的物质性质继续进行探究.(均在敞口容器中)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1取0.3g 纯净Na2SO3固体,向其中加入10mL 2mol•L-1 盐酸,再滴入4滴BaCl2溶液产生无色气泡;滴入BaCl2溶液后,开始无现象,4min后,溶液变浑浊
2取0.3g 纯净Na2SO3固体,向其中加入10mL 2mol•L-1 HNO3,再滴入4滴BaCl2溶液产生无色气泡;滴入BaCl2溶液后,开始无现象,2h后,溶液变浑浊
3取0.3g 纯净Na2SO3固体,向其中加入10mL 浓HNO3,再滴入4滴BaCl2溶液产生红棕色气体;滴入BaCl2溶液后,溶液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①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1中产生现象的原因2H++SO32-═SO2+H2O,2SO2+O2+2Ba2++2H2O═2BaSO4↓+4H+或2H2SO3+O2+2Ba2+═2BaSO4↓+4H+
②由实验1、2、3对比,可以得到推论:含+4价硫元素物质可被O2和浓HNO3氧化.
③乙通过查阅资料发现:Na+对实验1和2中出现浑.浊的时间无影响,于是进一步探究Cl-和NO3-对其的影响: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4取0.3g纯净Na2SO3和1.17gNaCl固体混合物,向其中加入10mL 2mol•L-1 HNO3,再滴入4滴BaCl2溶液产生无色气泡;滴入BaCl2溶液后,开始无现象,20min后,溶液变浑浊
i.实验2和4对比,乙获得推论:Cl-的存在可以加快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氧化;
ii.实验1和4对比,乙获得推论:NO3-的存在可以减慢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氧化.
④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推测B装置最有可能的作用是吸收+6价硫的化合物.

分析 (1)①铜和浓硫酸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
②出现白色沉淀的过程中,D溶液中NO3-浓度几乎不变说明酸性溶液中二氧化硫会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
(2)①取0.3g 纯净Na2SO3固体,向其中加入10mL 2mol•L-1 盐酸,再滴入4滴BaCl2溶液,产生无色气泡为二氧化硫气体,滴入BaCl2溶液后,开始无现象,4min后,溶液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硫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②由实验1、2、3对比可知氧气、浓硝酸都可以氧化二氧化硫;
③探究Cl-和NO3-对其的影响,实验2和4对比,乙获得推论:Cl-的存在可以加快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氧化,实验4中需要提供和实验1中相同的氯离子实验探究,即需要0.01L×2mol/L=0.02mol,据此和出现沉淀的时间分析;
ii.实验1和4对比,不同的是盐酸和硝酸,氯离子相同,出现沉淀的时间是盐酸溶液中快,乙获得推论是硝酸根离子减慢+4价硫的化合物的氧化;
④亚硫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三氧化硫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解答 解:(1)①铜和浓硫酸加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frac{\underline{\;\;△\;\;}}{\;}$CuSO4+SO2↑+2H2O;
②为探究SO2在D中所发生的反应,甲进一步实验发现,出现白色沉淀的过程中,D溶液中NO3-浓度几乎不变.甲据此得出结论:D中出现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是酸性溶液中二氧化硫会被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结合钡离子,也能生成硫酸钡沉淀,酸性条件下,含+4价硫元素物质(SO2或H2SO3)被O2氧化生成SO42-
故答案为:A;
(2)①取0.3g 纯净Na2SO3固体,向其中加入10mL 2mol•L-1 盐酸,再滴入4滴BaCl2溶液,产生无色气泡为二氧化硫气体,滴入BaCl2溶液后,开始无现象,4min后,溶液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硫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生成硫酸,结合钡离子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32-═SO2+H2O,2SO2+O2+2Ba2++2H2O═2BaSO4↓+4H+或2H2SO3+O2+2Ba2+═2BaSO4↓+4H+
故答案为:2H++SO32-═SO2+H2O,2SO2+O2+2Ba2++2H2O═2BaSO4↓+4H+或2H2SO3+O2+2Ba2+═2BaSO4↓+4H+
②由实验1说明空气中氧气也可以氧化+4价硫元素的化合物,实验2说明硝酸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对氧化反应起到减慢作用,出现沉淀时间长,实验3是浓硝酸能氧化+4价硫元素化合物生成硫酸根离子,出现沉淀快,对比可知氧气、浓硝酸都可以氧化二氧化硫,
故答案为:含+4价硫元素物质可被O2和浓HNO3氧化;
③探究Cl-和NO3-对其的影响,实验2和4对比,乙获得推论:Cl-的存在可以加快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氧化,实验4中需要提供和实验1中相同的氯离子实验探究,即需要0.01L×2mol/L=0.02mol,氯化钠的质量=0.02mol×58.5g/mol=1.17g,对比实验1判断出现沉淀的时间分析,取0.3g 纯净Na2SO3和1.17gNaCl固体,向其中加入10mL 2mol•L-1 HNO3,再滴入4滴BaCl2溶液,观察出现沉淀的时间,
故答案为:0.3g纯净Na2SO3和1.17gNaCl;
ii.实验1和4对比,不同的是盐酸和硝酸,氯离子相同,出现沉淀的时间是盐酸溶液中快,乙获得推论是硝酸根离子减慢+4价硫的化合物的氧化,实验1和4对比,乙获得推论是:NO3-的存在可以减慢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氧化,
故答案为:NO3-的存在可以减慢溶液中+4价硫元素的氧化;
④通过以上实验,可以推测B装置最有可能的作用是:吸收+6价硫的化合物,
故答案为:吸收+6价硫的化合物;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反应现象的不同原因分析判断,实验对比分析是探究实验的常用方法,注意信息提取和现象的理解应用,题目难度较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将反应容器分甲、乙两室,甲室充入的是氢气与氯气,共2mol,乙室充入的是一氧化碳与氧气也共2mol,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恢复到起始状态,反应前后变化如图所示:则起始时乙中一氧化碳与氧气的体积比可能为(  )
A.1:2B.4:3C.2:1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短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该元素可能是(  )
A.VIIA族元素B.VIA族元素C.第三周期元素D.IA族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常温时,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25.00mL 0.1000mol/L某一元酸HX溶液,滴定过程中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A点:c(HX)>c(Na+)>c(X-
B.在B点,溶液中c(H+)=c(OH-
C.C点溶液中存在的主要平衡是X-+H2O?HX+OH-
D.0.05mol/L NaX溶液的pH≈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设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正确的是(  )
A.20°C时,28g N2所含的原子数为2NA
B.标况下,0.5NA个水分子所占体积约为11.2L
C.CH4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
D.1gCO与1gCO2所含碳原子数之比是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化工工业中常用乙苯脱氢的方法制备苯乙烯.已知某温度下:
反应①:CO2(g)+H2(g)→CO(g)+H2O(g),△H=+41.2kJ/mol
反应②:
②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
(1)请写出二氧化碳氧化乙苯制备苯乙烯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K1•K2(用K1、K2表示).
(2)温恒容条件下,反应①达到平衡后;t1时刻通入少量CO2;请在下图中画出t1之后的正逆反应曲线,并作出标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1)常温下,0.5mol甲醇在氧气中充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363.3kJ.写 出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CH3OH(l)+$\frac{3}{2}$O2(g)=CO2(g)+2H2O(l)△H=-726.6kJ•mol-1
(2)用铂电极电解CuSO4溶液,当C(Cu2+)降至原来的一半时停止通电,则加入下列物质中的A(填序号)物质能使溶液恢复成原来浓度;
A.CuO           B.Cu(OH)2         C.Cu         D.H2O
电解后电解质溶液的PH值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写出电解总离子方程式Cu2++2H2O=O2+4H++2Cu.
(3)用Pt作电极电解硝酸银溶液,如图甲所示,则左边Pt电极名称是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4)甲烷-氧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强碱溶液,Pt作电极,在电极上分别通入甲烷和氧气.通入氧气的电极应为正极(填“正”或“负”),该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兵马俑中所用颜料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x,铜为+2价),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x等于6
B.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C.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
D.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由于少数不法商贩惟利是图,假酒、假盐、假药等引起的中毒事件屡有发生.下列物质被误食后,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A.NaNO2B.AgNO3C.BaCO3D.Ba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