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有三种常见的堆积方式,六方堆积(镁型)、面心立方堆积(铜型)和体心立方堆积(钾型),图(a)、(b)、(c)分别表示这三种晶胞的结构,其晶胞内金属原子个数之比为
A.3:2:1 B.11:8:4 C.9:8:4 D.21:14:9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辽宁省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石墨电极电解200 mL 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n(e—)与产生气体体积V(g)(标准状况)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解前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
B.电解后所得溶液中c(H+)=2 mol/L
C.当n(e—)=0.6 mol时,V(H2)∶V(O2)=2∶3
D.向电解后的溶液中加入16 g CuO,则溶液可恢复为电解前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四川省高一上期末模拟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来制取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③试管里是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④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1)实验前必须对整套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
(2)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 (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b.饱和食盐水 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3)写出②装置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③试管的实验现象是溶液褪色。某同学提出两种猜想:
猜想一:氯气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褪色
猜想二: 。
请设计实验验证哪种猜想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已知条件 | 热化学方程式 | |
A | 中和热为57.3 kJ/mol | 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ΔH=-114.6 kJ/mol |
B | 合成氨反应生成0.1 mol NH3时放出a kJ热量 | N2(g)+3H2(g)2NH3(g)ΔH=-20a kJ/mol |
C | H2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 H2(g)+1/2O2(g)=H2O(g) ΔH=-285.8 kJ/mol |
D | 碳的燃烧热为393.5 kJ/mol | 2C(s)+O2(g)=2CO(g)ΔH=-787 kJ/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高二上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两个装置中,液体体积均为200 mL,开始工作前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5 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有0.02 mol电子通过,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产生气体体积 ①=②
B.①中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质量减小
C.溶液的pH变化:①减小,②增大
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 - 4e- =2H2O+O2↑,
②中负极:2H++2e-=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黑龙江省高三上期末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水电离出c(H+)=1.0×10-12mol/L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K+、Br-、NO3-
B.K+、NH+4、CO32-、Br-
C.Fe2+ 、Na+、MnO4-、Cl-
D.Cu2+、Na+、Cl-、S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届吉林省高三上四次模拟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
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
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
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高锰酸钾和氢溴酸溶液可以发生下列反应:
2KMnO4+16HBr=5Br2+2MnBr2+2KBr+8H2O,其中氧化剂是_________,若消耗15.8g氧化剂,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质量是 ,转移电子_________mol。
请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5-2016年陕西西藏民族学院附属中学高二上期末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导电的是( )
A.液态溴化氢 B.液氨 C.铝 D.稀硝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