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经测定一瓶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这瓶气体不可能是(  )
A.一种化合物B.两种酸性氧化物
C.两种化合物D.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

分析 气体中只含有C、O两种元素,可能为CO、CO2、O2或混合物,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如为CO或CO2,则为一种化合物,故A正确;
B.可能为CO、CO2、O2混合物,只有CO2为酸性氧化物,故B错误;
C.可能为CO、CO2的混合物,为两种化合物,故C正确;
D.如为CO、O2或CO2、O2,则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组成特点和相关概念的理解,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下列物质中:①固体烧碱  ②HCl气体  ③NH3④蔗糖  ⑤石墨  ⑥稀硫酸⑦熔融KCl  ⑧碳酸钙  ⑨Na2O固体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④,能导电的是⑤⑥⑦.(填编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油脂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丙三醇),油脂的结构可表示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关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检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加入硝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后有红色物质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Fe3+存在
B.加入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的CO32-存在
C.某溶液做焰色反应时火焰为黄色,则该溶液中一定有钠元素
D.分别含有Mg2+、Cu2+、Fe2+和Na+的四种盐溶液,只用NaOH溶液不能一次性鉴别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化学方程式为3MnO2+6KOH+KClO3$\frac{\underline{\;\;△\;\;}}{\;}$3K2MnO4+KCl+3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反应中MnO2是氧化剂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KClO3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反应中每生成l mol K2MnO4,氧化剂得到2 mol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苯甲酸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有弱酸性,酸性比醋酸强.它可用于制备苯甲酸乙酯.
制备苯甲酸乙酯的反应原理
+C2H5OH$\stackrel{H_{2}SO_{4}}{?}$+H2O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表格:
沸点(℃)密度(g•cm-3
苯甲酸2491.2659
苯甲酸乙酯212.61.05
乙醇78.50.7893
环已烷80.80.7785
乙醚34.510.7318
环已烷、乙醇和水共沸物62.1
实验流程如图1:

(1)制备苯甲酸乙酯,图2装置最合适的是B,反应液中的环己烷在本实验中的作用带出生成的水,促进酯化反应向正向进行.

(2)步骤②控制温度在65~70℃缓慢加热液体回流,分水器中逐渐出现上、下两层液体,直到反应完成,停止加热.放出分水器中的下层液体后,继续加热,蒸出多余的乙醇和环己烷.
反应完成的标志是分水器中下层(水层)液面不再升高.
(3)步骤③碳酸钠的作用是中和苯甲酸和硫酸,碳酸钠固体需搅拌下分批加入的原因加入过快大量泡沫的产生可使液体溢出.
(4)步骤④将中和后的液体转入分液漏斗分出有机层,水层用25mL乙醚萃取,然后合并至有机层,用无水MgSO4干燥.乙醚的作用萃取出水层中溶解的苯甲酸乙酯,提高产率.
(5)步骤⑤蒸馏操作中,图3装置最好的是b d(填标号),蒸馏时先低温蒸出乙醚,蒸馏乙醚时最好采用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直接加热、油浴加热).

(6)最终得到6.75g纯品,则苯甲酸乙酯的产率是9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甲试管(如图)中加入2mL浓硫酸、3mL乙醇和2mL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如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地加热3~5min.
③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1)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2)甲试管中混合溶液的加入顺序: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3)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BC.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4)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开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分液漏斗;分离时,乙酸乙酯应该从仪器上口倒 (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
(5)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是:饱和碳酸钠溶液分离方法I是分液分离方法II是蒸馏试剂b是硫酸,分离方法III是蒸馏.
(6)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酯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蒸馏法将酯分离出.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
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
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
试解答下列问题:
①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所加的NaOH溶液较少,没有将余酸中和
②乙实验失败的原因是:所加NaOH溶液过量,酯彻底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已知:①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两分子加成:产物不稳定,受热即脱水而生成不饱和醛.
②B是一种芳香族化合物.根据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填空(所有无机物均已略去)
③在醇溶液中不考虑羧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

(1)写出 B、F的结构简式:B;F
(2)写出②和③反应的反应类型:②加成反应;③消去反应.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B+CH3CHO$\stackrel{△}{→}$+H2OE→F+2NaOH$→_{△}^{乙醇}$+2NaBr+2H2O
(4)D满足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13种
①是芳香族化合物,②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或实验结论合理的是(  )
A.NH4Cl固体中混有少量的I2,可用加热的方法将I2除去
B.少量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细口瓶中
C.用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硫中混有少量SO3气体
D.测氯水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