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一定温度下,在一固定体积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如下反应:CO (g) 十H2O (g)?CO2(g) 十 H2 (g);△H<0
(1)在850℃时,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则 0~4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2)=
 
mol?L-1?min-1
(2)t1℃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
t1℃时物质浓度(mol/L)的变化
时间(min)COH2OCO2H2
00.2000.30000
20.1380.2380.0620.062
30.1000.2000.1000.100
40.1000.2000.1000.100
50.1160.2160.084
60.0960.2660.104
①计算t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
 

②t1℃时,反应在5min~6min间,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 ),若在第5分钟改变一种条件达到第6分钟的浓度,改变的条件是
 

(3)t2℃时,化学反应CO (g)+H2O (g)?CO2(g)+H2 (g)的平衡浓度符合c(CO2)?c(H2)=2c(CO)?c(H2O),则t2
 
850℃,判断依据是: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1)根据v=
△c
t
求得CO的速率,再利用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求得二氧化碳的速率;
(2)①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求得;
②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5min~6min间,CO减小了0.02mol/L,水增加了0.05mol/L,CO2增加了0.02mol/L,由此可以看出,CO减小的浓度等于CO2增加的浓度,反应正向移动,它们变化的浓度也符合反应中的计量数的关系,所以可以看出在第5分钟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加了水的浓度,据此答题;
(3)比较两个温度下的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判断出温度的高低.
解答: 解:(1)根据v=
△c
t
求得CO的速率为
0.2-0.08
4
mol?L-1?min-1=0.03mol?L-1?min-1,在反应中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计量数之比为1:1,根据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二氧化碳的速率也为0.03mol?L-1?min-1,故答案为:0.03;
(2)①根据题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在3min时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此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
0.1×0.1
0.2×0.1
=0.5,
故答案为:0.5;
②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在5min~6min间,CO减小了0.02mol/L,水增加了0.05mol/L,CO2增加了0.02mol/L,由此可以看出,CO减小的浓度等于CO2增加的浓度,反应正向移动,它们变化的浓度也符合反应中的计量数的关系,所以可以看出在第5分钟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加了水的浓度,其增加的浓度为0.05mol/L+0.02mol/L=0.07mol/L,所以水的浓度增加到0.286mol/L,故答案为:向右;将H2O (g)浓度增加到0.286 mol?L-1
(3)由于c(CO2)?c(H2)=2c(CO)?c(H2O),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在t2℃时,K=
c(CO2)?c(H2)
c(CO)?c(H2O)
=2,大于850℃的平衡常数1,平衡右移,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温度要低于850℃,故答案为:<; t2℃的平衡常数为2,大于850℃的平衡常数1,平衡右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速率的计算、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及平衡常数的应用,中等难度,解题的易错点在于第(3)小问,平衡常数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摩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B、摩尔是表示物质数量的单位
C、摩尔既表示物质微粒数量,又表示物质质量双重意义的单位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目前市场上的手提应急灯,主要用的是“无液干粉”铅酸蓄电池,其原理是将强腐蚀性的浓硫酸灌注到硅胶中,使电解质溶液不易发生泄漏,大大改善了电池的性能.所用的原料仍然是Pb-PbO2-H2SO4,下列关于该铅酸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源的正极接蓄电池标“+”的一极,电池上标有“-”的一极发生氧化反应
B、“无液干粉”铅酸蓄电池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铅酸蓄电池的原理
C、放电时,在铅酸蓄电池的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若用此铅酸蓄电池电解饱和NaCl溶液,标准状况下制备1.12LCl2,电池内至少消耗H2SO40.10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分析下列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可判断其固态不属于分子晶体的是(  )
A、碳化铝,黄色晶体,熔点2200℃.熔融态不导电
B、溴化铝,无色晶体,熔点98℃,熔融态不导电
C、五氟化钒,无色晶体,熔点19.5℃,易溶于乙醇、氯仿、丙铜中
D、干冰,无色晶体,熔融时不导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反应类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由乙二醇制取高分子是通过加聚反应完成的
B、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且加热的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
C、卤代烃一般来说在NaOH的水溶液中能发生取代反应,而在NaOH的醇溶液中不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D、酯类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水解一定得到相应的羧酸和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实验测得0.01mol/L的KMnO4的硫酸溶液和0.1mol/L的H2C2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反应速率υ[mol/(L?s)]与反应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回答如下问题:
(1)0→t2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增大的原因是:
 

(2)t2→t时间段内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3)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t1→t3时间里
 

A.Mn2+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大   B.Mn2+物质的量的增加
C.SO42-物质的量浓度         D.MnO4-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装置所示,C、D、E、F、X、Y都是惰性电极,甲、乙中溶液的体积和浓度都相同(假设通电前后溶液体积不变),A、B为外接直流电源的两极.将直流电源接通后,F极附近呈红色.
请回答:
(1)A极是电源的
 
,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颜色
 
,丁中X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Y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
 

(2)若甲、乙装置中的C、D、E、F电极均只有一种单质生成时,对应单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现用丙装置给铜件镀银,则G应该是
 
(填“镀层金属”或“镀件”),电镀液是
 
溶液.
(4)若将C电极换为锌,其他装置都不变,则甲中发生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电解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向甲装置的溶液中加入19.6g的Cu(OH)2,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与电解前相同,则电解时电路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③和⑦形成的一种常见溶剂的电子式为
 
,其立体构型为
 

(2)某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该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未成对电子数为
 
;该元素与元素①形成的最简单分子X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3)用氢键表示式写出元素 ⑩的氢化物的水溶液中存在的所有氢键类型
 

(4)相同条件下,③与 ⑩的氢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化学式),理由是
 

(5)⑦与⑩的氢化物沸点:⑩的更高,热稳定性⑩的也更强.理由是
 

(6)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④和⑦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
 

(7)元素⑨的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是
 

(8)元素④的第一电离能
 
元素⑤(选填“>”、“=”、“<”)的第一电离能;元素⑥的电负性
 
元素⑦(选填“>”、“=”、“<”)的电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短周期元素A、B、C、D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B、D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二者可形成DB2、DB3两种分子,DB2具有漂白性.
AB
CD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氢化物的电子式是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稳定性:A的氢化物>C的氢化物   b.还原性:B2->D2-
C.酸性:H4CO4>H2DO4   d.最高化合价值:D=B>A>C
(3)DB2通过下列工艺流程可制化工业原料H2DB4和清洁能源H2

①试写出原电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化学式Ag2SO4AgBr
溶解度(g)0.7968.4×10-6
②根据资料:
为检验分离器的分离效果,取分离后的H2DB4溶液于试管,向其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至充分反应,若观察到
 
,证明分离效果较好.
③在电解过程中,电解槽阴极附近溶液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将该工艺流程用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该生产工艺的优点有
 
(答一点即可);缺点有
 
(答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