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常温常压下,21g氧气和27g臭氧中含有的氧原子总数为3NA
②含0.2mol硫酸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一定小于0.2NA
③0.6gCaCO3和Mg3N2的混合物中所含质子数为0.3NA
④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中含S原子数均为NA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分析 ①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依据N=$\frac{m}{M}$×NA计算;
②完全反应0.2mol硫酸会生成0.1mol二氧化硫,转移了0.2mol电子,由于铜与稀硫酸不反应,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小于0.2mol;
③CaCO3和Mg3N2摩尔质量都是100g/mol,1mol碳酸钙含有50mol质子,1molMg3N2含有50mol质子;
④1个二氧化硫和1个三氧化硫都含有1个硫原子.

解答 解:①21g氧气和27g臭氧含有氧原子质量为48g,则氧原子个数为$\frac{48g}{16g/mol}$×NA=3NA,故正确;
②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反应停止,所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小于0.1mol,转移的电子小于0.2mol,转移电子数小于0.2NA,故正确;
③0.6gCaCO3和Mg3N2的混合物物质的量为$\frac{0.6g}{100g/mol}$=0.006mol,所含质子数为0.006mol×50×NA=0.3NA,故正确;
④1个二氧化硫和1个三氧化硫都含有1个硫原子,等物质的量的SO2和SO3中含S原子数相等,但是不一定为NA,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准确弄清分子、原子、原子核内质子中子及核外电子的构成关系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反应无论怎样调整反应物的用量都只能生成一种物质的是(  )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发生反应B.乙炔与氯气的加成反应
C.乙烯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在1L含AlCl3、FeCl3、HCl的溶液中,c(Al3+)=0.1mol•L-1,c(Fe3+)=0.2mol•L-1,c(Cl-)=1.2mol•L-1.为了分离出Fe(OH)3,向该溶液中加入2mol•L-1NaOH溶液的体积至少为(  )
A.500mLB.600mLC.650mLD.7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化合物A(C5H12O)在酸催化下易失水成B,B用冷、稀KMnO4处理得C(C5H12O2),C与高碘酸作用得CH3CHO和CH3COCH3,试推测出A、B、C的结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x[Fey(C2O4Z]•nH2O)可用于摄影,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准确称取该晶体0.9820g,配成溶液,平均分成10份.
步骤2:取一份溶液,酸化,加热,用SnCl2-TiCl3将Fe3+全部还原为Fe2+,再加0.0100mol•L-1KMnO4至恰好反应,将C2O42-全部氧化成CO2,Fe2+全部氧化成Fe3+,消耗KMnO4体积28.00mL.
步骤3:另取一份溶液,酸化,加入0.0100mol•L-1KMnO4至恰好反应完全,将C2O42-全部氧化成CO2,消耗KMnO4体积24.00mL.
(已知:MnO${\;}_{4}^{-}$还原产物为Mn2+,上述实验数据为多次实验有效数据平均值)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取溶解后待测液少许,先加少量氯水,再加KSCN产生血红色溶液,则有Fe2+
B.步骤3的离子方程式为:5C2O42-+2MnO${\;}_{4}^{-}$+8H2O=10CO2↑+2Mn2++16OH-
C.x:z=1:2
D.该晶体的化学式为:K3[Fe(C2O4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化合物分子,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峰的是(  )
A.CH3CH2CH3B.CH3-O-CH3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简称VSEPR理论)可用于预测简单分子的立体构型.其要点可以概括为:
Ⅰ.用AXnEm表示只含一个中心原子的分子组成,A为中心原子,X为与中心原子相结合的原子,E为中心原子最外层未参与成键的电子对(称为孤电子对),(n+m)称为价层电子对数.分子中的价层电子对总是互相排斥,均匀地分布在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
Ⅱ.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指分子中的原子在空间的排布,不包括中心原子未成键的孤电子对;
Ⅲ.分子中价层电子对之间的斥力主要顺序为:
ⅰ.孤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孤电子对与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ⅱ.双键与双键之间的斥力>双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单键与单键之间的斥力;ⅲ.X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弱,A-X形成的共用电子对之间的斥力越强;ⅳ.其他.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要点Ⅰ可以画出AXnEm的VSEPR理想模型,请填写下表:
n+m2
VSEPR理想模型正四面体形
价层电子对
之间的理想键角
109°28′
(2)请用VSEPR模型解释CO2为直线形分子的原因:CO2属AX2E0,n+m=2,故为直线形;
(3)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判断下列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
分子
或离子SnCl2CCl4ClO${\;}_{4}^{-}$
立体构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反应中,符合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是(  )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铝与稀盐酸
C.NaOH与HCl的反应D.甲烷与O2的燃烧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 是同一物质
B.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它不能解释的事实是邻二溴苯只有一种.
C.某有机物化学式为C3H6O2,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三个峰,其强度比为3:2:1,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一定是CH3CH2COOH
D.分子中一定共面的碳原子最多为9个,可能共面的碳原子最多为1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