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研究NO2、NO、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NO2可用下列反应来处理:
6NO2(g)+8NH3(g)?7N2(g)+12H2O(g)+Q(Q>0).
(1)120℃时,该反应在一容积为2L的容器内反应,20min时达到平衡.10min时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了1.4g,则0~10min时,平均反应速率υ(NO2)=0.015mol/(L•min),电子转移了1.2NA 个.
(2)一定条件下上述反应在某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c.
a.c(NO2):c(NH3)=3:4 b.6v(NO2=7v(N2
c.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3)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后达到新的平衡,此时NO2和N2的浓度之比增大(填增大、不变、减小),NO2的转化率减小.
(4)一定条件下NO2与SO2可发生反应,方程式:NO2(g)+SO2(g)?SO3(g)+NO(g)-Q.若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该反应ad(选填编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平衡移动时,逆反应速率先减小后增大
c.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平衡移动时,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5)请写出用NaOH溶液完全吸收含等物质的量的NO、NO2混合气体的离子方程式NO+NO2+2OH-=2NO2-+H2O.

分析 (1)利用化合价变化判断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然后根据“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了1.4g”计算出消耗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及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据此进行判断;
(3)缩小反应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据此判断二氧化氮与氮气的浓度之比变化及二氧化氮的转化率变化;
(4)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变大,只有改变温度使得平衡正向移动;
(5)用NaOH溶液完全吸收含等物质的量的NO、NO2混合气体,恰好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水.

解答 解:(1)对于6NO2+8NH3$\stackrel{催化剂}{?}$7N2+12H2O,当有6molNO2反应共转移了24mol电子,该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都是氮气,根据N原子守恒,6mol二氧化氮反应生成4mol氧化产物、3mol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1mol,质量多:28g/mol×1mol=28g,则氧化产物比还原产物多了1.4g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4mol×$\frac{1.4g}{28g}$=1.2mol,转移电子数为1.2NA
参加反应的NO2为:6mol×$\frac{1.2mol}{24mol}$=0.3mol,则0~10min时,平均反应速率υ(NO2)=$\frac{\frac{0.3mol}{2L}}{10min}$=0.015mol/(L•min),
故答案为:0.015mol/(L•min);1.2NA
(2)a.c(NO2):c(NH3)=3:4,无法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变化,则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6v(NO2=7v(N2,表示的是正逆反应速率,但是不满足计量数关系,所以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则反应过程中压强会发生变化,当压强不变时,表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再变化:该反应过程中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无法根据密度变化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若保持其它条件不变,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后达到新的平衡,由于增大了压强,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导致二氧化氮的含量增大、氮气的含量减小,所以此时NO2和N2的浓度之比增大,NO2的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4)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平衡常数K值变大说明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再增大,故ad正确,
故答案为:ad;
(5)用NaOH溶液完全吸收含等物质的量的NO、NO2混合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NO2+2OH-=2NO2-+H2O,
故答案为:NO+NO2+2OH-=2NO2-+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涉及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等知识,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在“石蜡→液体石蜡→石蜡蒸气→裂化气”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离子键B.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C.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
制备无水氯化镁
C.
制备Fe(OH)2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已知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到170℃时可生成乙烯:
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某兴趣小组利用该反应原理在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探究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发现升温过程中A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至170℃时生成气体速度明显加快,B中溶液逐渐褪色.实验完毕后,清洗烧瓶,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回答下列问题:
(1)烧瓶A中除加入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外还应加入碎瓷片或沸石,目的是防止液体暴沸
(2)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同学认为是C2H4,乙同学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同学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2=CH2+Br2→CH2Br-CH2Br,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②根据乙同学的观点,SO2使溶液褪色的反应中,SO2表现出的性质是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1)常温下将1molNH4Cl和0.2molNaOH溶于水配成1L溶液.
①该溶液中存在4个平衡体系,写出任意3个:NH3•H2O?NH3+H2O、NH3•H2O?NH4++OH-、NH4++H2O?NH3•H2O+H+
②该溶液中浓度为1mol/L的微粒是Cl-
③该溶液中物质的量之和为1mol的三种微粒是NH4+、NH3•H2O、NH3
(2)醋酸是一种弱电解质. 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则图II(填“I”或“Ⅱ”)为醋酸稀释的图象.

(3)Ba(OH)2是一种强电解质,现有25℃、pH=13的Ba(OH)2溶液.
①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13mol/L;
②该溶液与某浓度的盐酸按体积比(碱与酸之比)1:9混合后,所得溶液pH=11(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和),该盐酸溶液的p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25℃时,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mL0.1000mol•L-1一元酸HA(pKa=-lgKa=4.75)溶液,其滴定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滴人40mLNaOH溶液时,溶液中:c(Na+)>c(A-)>c(OH-)>c(H+
B.当溶液中c(H+)+c(OH-)=2×10-7时:c(Na+)>c(A-)>c(OH-)=c(H+
C.当滴人NaOH溶液20mL时c(OH-)>c(H+)+c(HA)
D.当滴定到pH=4.75时,c(A-)=c(H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为研究沉淀的生成及其转化,某小组进行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浊液中存在平衡:AgSCN(s)?Ag+(aq)+SCN-(aq)
B.②中颜色变化说明上层清液中含有SCN-
C.③中颜色变化说明有AgI生成
D.该实验可以证明AgI比AgSCN更难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某学生测定CuSO4•xH2O晶体的x值,数据如下(已知x的理论值为5):
坩埚的质量坩埚的质量+晶体质量失水后坩埚的质量+固体质量
11.70g14.2g13.2g
导致上述结果可能的原因是(  )
A.晶体中含有不分解的杂质B.没有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C.实验前,晶体表面吸附水D.没有进行恒重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1回答①②:
①打开K2,闭合K1
A电极电极反应式为Zn-2e-═Zn2+
B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有红色物质生成.
②打开K1,闭合K2
A电极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锌极镀上一层红色物质;
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
(2)根据图2回答③④:
③将较纯净的CuSO4溶液放入上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电解,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2++2H2O$\frac{\underline{\;通电\;}}{\;}$2Cu+O2↑+4H+
④实验完成后,铜电极增重64g,石墨电极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11.2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