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中,加热 | 有红色沉淀生成 | 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
B |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 溶液澄清 |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
C |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 品红溶液褪色 | 该气体一定是SO2 |
D | 将0.1mol/L 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mol/L CuSO4溶液 |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 Cu(OH)2的溶解度小于Mg(OH)2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分析 A.该现象能够证明含有醛基,但是含有醛基的有机物不一定为醛;
B.Ag+与NH3•H2O先生成AgOH沉淀,当氨水过量时生成银氨溶液;
C.品红溶液褪色,证明证明该气体具有漂白性,可能为二氧化硫,也可能为臭氧或氯气;
D.溶度积常数大的物质能转化为溶度积常数小的物质.
解答 解:A.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官能团为醛基,醛基可以在醛中,也可以在于葡萄糖、甲酸、甲酸盐、甲酸酯中,故A错误;
B.Ag+与NH3•H2O先生成AgOH沉淀,当氨水过量时生成银氨溶液,溶液变澄清,所以Ag+与NH3•H2O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可能为臭氧、氯气,不一定为SO2,故C错误;
D.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说明NaOH完全反应,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说明发生了沉淀的转化,溶度积大的物质向溶度积小的物质转化,所以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难溶物溶解转化、气体漂白性、离子共存、物质检验等知识,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概念I | 概念II | 相互关系 | |
A | 共价分子 | 共价化合物 | 包含关系 |
B | 分解反应 | 吸热反应 | 包含关系 |
C | 非金属氧化物 | 酸性氧化物 | 相交关系 |
D | 离子互换反应 | 氧化还原反应 | 相离(并列)关系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放电时,电子由石墨(Cn)电极经用电器流向铝电极 | |
B. | 放电时,有机阳离子向铝电极方向移动 | |
C. | 充电时,铝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 |
D. | 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为:Al-3e-+7AlCl4-═4Al2Cl7-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 mol 气态氢原子的能量低于1 mol 氢气 | |
B. | 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比氯气分子中的化学键更稳定 | |
C. | 氢气与氯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12(g)→2HCl(g)+183 kJ | |
D. | 该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反应热效应是相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煤、石油、沼气属于人类利用的主要化石燃料 | |
B. | 煤干馏是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可得到焦炭、煤焦油和焦炉煤气等 | |
C. | 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 |
D.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实验室制取氯气 | B. | 实验室制取氧气 | ||
C.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D. | 实验室制取氨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