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甲装置用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发生的反应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乙装置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丙装置用锡与氯气反应生成SnCl4,为了便于生成 的液态SnCl4顺利流下,应用直形冷凝管冷却,SnCl4易水解,为防止空气中水份进入丁与生成的SnCl4反应,丁后面连接一个戊装置,在制氯气的实验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促进挥发,所以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为防止Sn与HCl反应,在甲与乙之间还应再加一个除氯化氢的装置,利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甲中剩余溶液中的盐酸浓度,要防止锰离子出现沉淀,所以滴定终点的PH值要小于6.8,所以要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根据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可计算出V2mL剰余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进而可计算出此时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据此答题.
解答 解: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甲装置用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发生的反应为MnO2+4HCl(浓)$\frac{\underline{\;\;△\;\;}}{\;}$MnCl2+Cl2↑+2H2O,乙装置用浓硫酸干燥氯气,丙装置用锡与氯气反应生成SnCl4,为了便于生成 的液态SnCl4顺利流下,应用直形冷凝管冷却,SnCl4易水解,为防止空气中水份进入丁与生成的SnCl4反应,丁后面连接一个戊装置,同时可以吸收氯气尾气,在制氯气的实验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促进挥发,所以生成的氯气中含有HCl,为防止Sn与HCl反应,在甲与乙之间还应再加一个除氯化氢的装置,即连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利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甲中剩余溶液中的盐酸浓度,要防止锰离子出现沉淀,所以滴定终点的PH值要小于6.8,所以要用甲基橙做指示剂,根据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可计算出V2mL剰余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进而可计算出此时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浓度,
(1)装置甲中用MnO2和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2H2O+Cl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整个制备装置中有一处不足,改进的方法是甲与乙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故答案为: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2H2O+Cl2↑;甲与乙之间连一个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2)由于SnCl4易水解,在实验过程中要将装置中的空气全部排尽,所以在实验时,首先加热的是甲处的烧瓶,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冷凝管x是直形冷凝管,该仪器的编号是①,装置戊的用途是 防止空气中水份进入丁装置,同时可以吸收氯气尾气,
故答案为:甲;①;防止空气中水份进入丁装置,同时可以吸收氯气尾气;
(3)实验过程中装置甲中除观察到固体溶解外,还可观察到的明显变化是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故答案为:有黄绿色气体生成;
(4)①利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甲中剩余溶液中的盐酸浓度,要防止锰离子出现沉淀,所以滴定终点的PH值要小于6.8,所以要用甲基橙做指示剂,
故答案为:甲基橙;
②根据题意,NaOH的物质的量为0.100 0mol•L-1×V1mL,所以V2mL剰余溶液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100 0mol•L-1×V1mL,则盐酸浓度为$\frac{0.1000mol•L{\;}^{-1}×V{\;}_{1}mL}{V{\;}_{2}mL}$=$\frac{0.1000V{\;}_{1}}{V{\;}_{2}}$mol/L,所以盐酸与MnO2反应时最低浓度应大于$\frac{0.1000V{\;}_{1}}{V{\;}_{2}}$mol/L,
故答案为:$\frac{0.1000V{\;}_{1}}{V{\;}_{2}}$mol/L.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制备,为高频考点,涉及盐类水解、气体制备和性质、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等知识点,明确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实验基本操作等是解本题关键,知道各个装置作用及可能发生的反应,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海水$\stackrel{NaOH}{→}$Mg(OH)2$\stackrel{电解}{→}$Mg | |
B. | 海水$\stackrel{HCl}{→}$MgCl2溶液→MgCl2晶体$\stackrel{电解}{→}$Mg | |
C. | 海水$\stackrel{石灰乳}{→}$Mg(OH)2$\stackrel{灼烧}{→}$MgO$\stackrel{电解}{→}$Mg | |
D. | 海水$\stackrel{石灰乳}{→}$Mg(OH)2$\stackrel{HCl}{→}$MgCl2溶液-→MgCl2晶体(熔融)$\stackrel{电解}{→}$M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相关实验 | 预期目的 | |
A | 相同温度下,将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大理石粉末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中,观察气泡产生的快慢 | 验证固体接触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B | 可逆反应FeCl3(aq)+3KSCN(aq)?Fe(SCN)3(aq)+3KCl(aq) 建立平衡后,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加入KCl固体,观察体系颜色的变化 | 验证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C | 将MgCl2溶液加热蒸干 | 由MgCl2溶液制备无水MgCl2 |
D | 相同温度下,两支试管中装有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FeCl3固体和少量的MnO2固体 | 验证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③④⑤ | B. | ④⑤ | C. | ④⑤⑦ | D. | ③④⑤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 B. | 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 ||
C. | 分子中有7个σ键和1个π键 | D. | 该分子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2-丁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离子半径 | 第一电力能 | 熔点 | 酸性 |
O2->Na+ | Si<S | NaCl<NaF | HClO4>H2S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