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碱式碳酸盐A可用作胃药,其组成可表示为Al2Mg6(OH)x(CO3y•zH2O.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其化学式,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Ⅰ:称取一定质量的A,加热分解至恒重.
实验Ⅱ:称取一定质量的A,与足量的酸反应,测量生成CO2气体的质量.
可供选择的仪器和药品如图所示(酸溶液限选6mol•L-1盐酸或6mol•L-1硫酸,其他试剂任选).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乙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2)请选择必要的装置完成实验Ⅱ,正确的连接顺序a→e→f→g→h(或h,g)→i(按气流方向,用接口字母表示);选用的酸溶液是6mol/L的硫酸.
(3)有人提出不采用实验Ⅰ,可在实验Ⅱ结束后,在A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滴加足量的氨水,用无灰滤纸过滤,用蒸馏水洗涤反应容器2~3次,将洗涤液过滤,洗涤沉淀2~3次,将附着沉淀的滤纸放到坩埚中加热分解至恒重.判断沉淀已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取少量最后一次沉淀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后无浑浊,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
实际上未采用该方案的原因是不符合实验设计的D
A.科学性      B.安全性        C.可行性           D.简约性
(4)x与y的关系式是x+2y=18(用等式表示).
(5)通过实验Ⅰ的相关数据,经计算可得A的摩尔质量为602.0g•mol-1.实验Ⅱ中称得样品A的质量为9.030g,与足量酸完全反应后,CO2吸收装置增重0.660g,则A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

分析 (1)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可知,仪器乙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2)要准确测量反应中生成的CO2,则需要除去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因此反应前需要利用空气排尽装置的中的空气;由于空气中含有CO2因此空气要首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又因为反应中生成的CO2含有水蒸气,所以还需要先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最后再通过碱石灰吸收CO2.同时为了防止后面空气中的CO2也被吸收,还需要再连接有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U形管,据此分析连接顺序;根据盐酸具有易挥发产生杂质气体来选择;
(3)由于滤液中含有SO42-,因此可以通过检验SO42-来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即取少量最后一次沉淀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后无浑浊,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根据A的组成阳离子可知,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但由于沉淀的生成、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过程过于复杂进行判断;
(4)根据化学式Al2Mg6(OH)x(CO3)y•zH2O并依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列式判断;
(5)CO2吸收装置增重0.660g,则CO2的物质的量=$\frac{0.660}{44}$=0.015mol,9.030g样品的物质的量=$\frac{9.030}{602}$=0.015mol,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y=1,则x=18-2y=16,最后再根据相对分子质量计算z的数值.

解答 解:(1)根据仪器的结构特点可知,仪器乙的名称为圆底烧瓶,
故答案为:圆底烧瓶;
(2)要准确测量反应中生成的CO2,则需要除去装置中残留的空气,因此反应前需要利用空气排尽装置的中的空气;由于空气中含有CO2因此空气要首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又因为反应中生成的CO2含有水蒸气,所以还需要先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最后再通过碱石灰吸收CO2.同时为了防止后面空气中的CO2也被吸收,还需要再连接有个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或U形管,因此正确的连接顺序是a→e→f→g→h(或h,g)→i;由于盐酸易挥发,所以应该选择6mol/L的硫酸,
故答案为:a→e→f→g→h(或h,g)→i;6mol/L的硫酸;
(3)由于滤液中含有SO42-,因此可以通过检验SO42-来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即取少量最后一次沉淀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后无浑浊,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根据A的组成阳离子可知,生成的沉淀是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但由于沉淀的生成、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过程过于复杂,因此实际上未采用该方案的原因是不符合实验设计的简约性,
故答案为:取少量最后一次沉淀洗涤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后无浑浊,说明沉淀已洗涤干净;D;
(4)根据化学式Al2Mg6(OH)x(CO3)y•zH2O并依据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x+2y=3×2+2×6=18,
故答案为:x+2y=18;
(5)CO2吸收装置增重0.660g,则CO2的物质的量=$\frac{0.660}{44}$=0.015mol
9.030g样品的物质的量=$\frac{9.030}{602}$=0.015mol
所以根据原子守恒可知y=1
则x=18-2y=16
所以z=$\frac{602-27×2-34×6-17×16-60}{18}$=4,
因此该物质的化学式为Al2Mg6(OH)16CO3•4H2O,
故答案为:Al2Mg6(OH)16CO3•4H2O.

点评 本题考查了探究确定碱式碳酸盐的化学式的方法,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严谨的实验设计、操作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下列各组溶液中,离子间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K+、Cu2+、Br-、SO42-
B.含有0.1 mol•L-1I-的溶液:NH4+、Fe3+、SO42-、Cl-
C.含有0.1 mol•L-1HCO3-的溶液:Na+、Al3+、NO3-、OH-
D.强酸性溶液:K+、Mg2+、NO3-、Cl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氨可做致冷剂
B.二氧化硅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C.氢氧化铝常用于中和胃酸
D.常温下,铁制容器常用于盛装浓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种冶炼方法中,可制得相应金属的为(  )
A.加热氧化镁B.加热碳酸钙
C.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D.电解熔融氯化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现有aA、bB、cC、dD、e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都是生命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已知它们的原子序数有如下关系:a+b=c,a+c=d,c+d=e;B、D、E都有多种同素异形体,B的化合物种类与A的化合物种类何者最多尚有争议.据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E与D形成的离子团几何形态与硅酸盐相似,也是四面体结构形式.如图为一种无限长单链结构的E与D形成的离子团,该单链结构的化学式为PO32-(或(PO3n2n-).E可形成H3EO4
HEO3、H3EO3等多种酸,则这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PO3、H3PO4、H3PO3 (用化学式填写)
(2)B、C两种元素可形成一种硬度比金刚石还大的化合物M.在化合物M中,B、C两原子以单键相结合,且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则M的化学式为C3N4,M的硬度比金刚石硬度大的原因是C-C键长大于C-N键长.
(3)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其简单氢化物反应,所得化合物中C元素的杂化轨道类型是sp3;sp3
(4)由上述元素组成的某炸药其化学式用代号表示为B8C8D16.其分子中B元素原子间非极性键之间的夹角均为90°;分子中同种元素的原子,化学环境完全相同.该炸药的结构简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2Cl-$\frac{\underline{\;\;△\;\;}}{\;}$Mn2++Cl2↑+2H2O.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容器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加热B、D两个容器,现象分别为B溶液恢复红色;D溶液不恢复红色(或溶液仍无色).
(3)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和Cl2,防止污染空气.
(4)该实验小组的甲、乙两位同学利用上述两套发生装置按下图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通气一段时间后,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而乙同学的实验现象是品红溶液随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浅.
试根据该实验装置和两名同学的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试分析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品红溶液不褪色的原因是SO2+Cl2+2H2O═4H++SO42-+2Cl-
(用离子方程式进行说明)
②你认为乙同学是怎样做到让品红溶液变得越来越浅的?通入的二氧化硫或者氯气一方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浓HCl、浓H2SO4、浓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属氧化性酸
B.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C.NaOH、HNO3、NaNO3在水溶液中均能电离出离子,都属离子化合物
D.Na2O2、HCl、BaSO4在熔融状态或溶于水时均能导电,都属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已知下述反应:3Cl2+8NH3═6NH4Cl+N2,发生化学反应的氯气和氨的分子数之比是3:8,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分子数之比是3:2,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实验室制取Cl2化学方程式如下:MnO2+4HCl(浓)$\frac{\underline{\;加热\;}}{\;}$MnCl2+Cl2↑+2H2O,通过计算回答: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2Cl-+4H+$\frac{\underline{\;加热\;}}{\;}$Mn2++Cl2↑+2H2O
(2)当标准状况下有11.2L氯气生成时,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数为6.02×1023或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