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除去粗盐中的Ca2+、Mg2+、Fe3+、SO 以及泥沙等杂质,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步骤如下(用于沉淀的试剂稍过量):
称取粗盐 滤液 精盐
(1)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 .
(2)第④步中,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配制NaCl溶液时,若出现下列操作,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A.称量时NaCl已潮解B.天平的砝码已锈蚀
C.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又加水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答案】
(1)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清液(或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入适量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2)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3)偏低;偏高;偏低;偏高
【解析】解:(1)过量的氯化钡会将全部的硫酸根离子沉淀完毕,只要是硫酸根剩余,则氯化钡会与其反应出现白色沉淀,所以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清液(或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入适量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所以答案是:取第②步后的上层清液(或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入适量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2)粗盐的提纯中,加入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杂质离子钙离子以及过量的钡离子,反应的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
反应的实质是:Ca2++CO32﹣═CaCO3↓;Ba2++CO32﹣═BaCO3↓,
所以答案是: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3)A.称量时NaCl已潮解,m偏小,则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所以答案是:偏低;
B.天平是较精密的测量工具,当砝码生锈时,砝码的质量比所标的值偏大,m偏大,则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所以答案是:偏高;
C.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又加水,导致所配溶液体积v偏大,所配溶液浓度偏低,
所以答案是:偏低;
D.定容时俯视读取刻度,导致所配溶液体积V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高,
所以答案是:偏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本草纲目》中“冬月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中的碱是K2CO3
B.福尔马林用于标本的制作是利用了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
C.含钙、钡、铂等金属元素的物质有绚丽的颜色,可用于制造焰火
D.在清理厕所时洁厕灵和84消毒液不能混用,否则可能发生中毒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可行的是( )
编号 | 被提纯的物质 | 除杂试剂 | 分离方法 |
A | 己烷(己烯) | 溴水 | 分液 |
B | 淀粉溶液(NaCl) | 水 | 过滤 |
C | 甲苯(乙酸) | NaOH溶液 | 分液 |
D | 甲烷(乙烯) | KMnO4酸性溶液 | 洗气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 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明代许次纾对茶著有一书——《茶疏》,它是我国茶史上一部杰出的综合性茶著,本书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涉及下列操作方法的是
A. 溶解 B. 渗析 C. 蒸馏 D. 分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0.012 kg 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B. 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C. 1 mol NH3所含原子数约是2.408×1024
D. 6.02×1023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