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Be,③为C,④为Mg,⑤为Al,⑥为S,⑦为Cl,⑧为Ca,⑨为Fe,⑩为Cu,
(1)s区包含IA、IIA族,p区为13-18列元素,ds区为IB、IIB族,d区为3-10列元素,其中第三列中的镧系元素、锕系元素属于f区;
(2)元素①的6个原子与元素③的6个原子形成的某种环状分子为苯,③和⑦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为CCl4;
(3)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n只能为2,则该元素为N,与H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分子X为NH3;
(4)Mg原子3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电负性增大;
(5)元素⑥和①形成的化合物为H2S;⑨为Fe,为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
(6)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生成Na2BeO2.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Be,③为C,④为Mg,⑤为Al,⑥为S,⑦为Cl,⑧为Ca,⑨为Fe,⑩为Cu,
(1)s区包含IA、IIA族,p区为13-18列元素,ds区为IB、IIB族,d区为3-10列元素,其中第三列中的镧系元素、锕系元素属于f区,如图:,
故答案为:;
(2)元素①的6个原子与元素③的6个原子形成的某种环状分子为苯,③和⑦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为CCl4,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键角为109°28′,故答案为:苯;CCl4;正四面体;109°28′;
(3)元素的特征电子排布式为nsnnpn+1,n只能为2,则该元素为N,最外层有5个电子,孤对电子数为1,与H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分子X为NH3,空间构成为三角锥形,属于极性分子,故答案为:1;极性;
(4)Mg原子2s能级容纳2个电子,为全满稳定状态,能量较低,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第一电离能Mg>Al;同周期自左而右元素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Cl>S,故答案为:>;<;
(5)元素⑥和①形成的化合物为H2S,结构式为H-S-H;⑨为Fe,为26号元素,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
故答案为:H-S-H;1s22s22p63s23p63d64s2;
(6)元素②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反应生成Na2BeO2,该反应为Be(OH)2+2NaOH═Na2BeO2+2H2O,故答案为:Be(OH)2+2NaOH═Na2BeO2+2H2O.
点评 本题是对物质结构的考查,涉及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分区、分子结构与性质、核外电子排布、电离能、电负性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0.7 mol | B. | 0.9 mol | C. | 1.1 mol | D. | 1.3 mo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Cl、纯碱、硫酸钡均为强电解质 | |
B. | 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 |
C. | 稀豆浆、油水、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 |
D. | 大理石、CuSO4•5H2O、氨水均为混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元素 | 有关性质或结构信息 |
A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B | B阳离子与A离子电子数相同,且是所在周期中单核离子半径最小的 |
C | C与B同周期,且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的(稀有气体除外) |
D | D单质是制造黑火药的一种成分,也可用于杀菌消毒 |
E | E与D同周期,且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 |
F | F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