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氨气是工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产品,合成氨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图所示:

(1)原料气中的氢气来源于水和碳氢化合物.请写出甲烷和水在催化剂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方程式:CH4+2H2O$\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CO2+4H2或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CO2CO+3H2
(2)在工业生产中,设备A的名称为沉淀池,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H3+CO2+H2O+NaCl=NH4Cl+NaHCO3↓.
(3)上述生产中向母液通入氨气同时加入NaCl,可促进副产品氯化铵的析出.长期使用氯化铵会造成土壤酸化,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在土壤中尿素发生水解,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是CO(NH22+H2O=2NH3↑+CO2
(4)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请写出任意两种用途:制玻璃、制肥皂.
(5)图中所示工业制法获得的纯碱中常含有NaCl杂质,用下述方法可以测定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
[样品m克]$→_{溶解}^{H_{2}O}$[溶液]$→_{过滤}^{过量BaCl_{2}溶液}$[沉淀]$→_{洗涤}^{H_{2}O}$ $\stackrel{低温烘干、冷却、称量}{→}$][固体n克]
①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往少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或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没有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洗涤干净
②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1-$\frac{106n}{197m}$)×100%.

分析 (1)反应物为甲烷和水,条件是高温、催化剂,产物之一是氢气,甲烷完全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产物为一氧化碳,据此写出即可;
(2)依据反应原理推断设备A的名称以及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即可;
(3)依据反应中的生成物回答需要的原料,依据化学反应原理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4)依据纯碱的用途回答;
(5)①依据洗涤沉淀的方法回答;
②依据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解答 解:(1)依据题给的信息,甲烷与水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和氢气,故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4+2H2O $\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CO2+4H2或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CO+3H2,故答案为:CH4+2H2O $\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CO2+4H2或CH4+H2O$\frac{\underline{\;催化剂\;}}{高温}$CO+3H2
(2)在生产中,设备A中应生成目标产物纯碱,故A为沉淀池,发生的反应为:NH3+CO2+H2O+NaCl=NH4Cl+NaHCO3↓,故答案为:沉淀池;NH3+CO2+H2O+NaCl=NH4Cl+NaHCO3↓;
(3)副产物为氯化铵,需要引入氯离子,且目标产物为纯碱,故在通入氨气的同时,加入NaCl,尿素的水解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故反应为:CO(NH22+H2O=2NH3↑+CO2↑,故答案为:NaCl;CO(NH22+H2O=2NH3↑+CO2↑;
(4)纯碱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常用于制玻璃、制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故答案为:制玻璃、制肥皂;
(5)①检验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为:往少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或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没有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洗涤干净,故答案为:往少量的最后一次洗涤所得滤液中加入稀H2SO4溶液(或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沉淀没有洗涤干净,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已洗涤干净;
②生成ng固体为BaCO3,物质的量为:$\frac{n}{197}$,故碳酸钠的质量为:$\frac{n}{197}×106$,故氯化钠的质量为$\frac{(m-106n)}{197}$,故质量分数为$\frac{\frac{m-106n}{197}}{m}$×100%=(1-$\frac{106n}{197m}$)×100%,故答案为:(1-$\frac{106n}{197m}$)×10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氨气的工业用途、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锻炼了同学们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实验室配制500mL 0.5mol•L-1的NaCl溶液,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称量的NaCl晶体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⑤(填序号).
(2)操作步骤③的操作名称是定容
(3)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偏高(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4)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
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偏低;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偏低.(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实验过程中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应如何处理?重新配制
(6)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天平(含滤纸)、药匙、500mL容量瓶、小烧杯、量筒、胶头滴管还需要玻璃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实验室需要配制0.20mol•L-1 FeSO4溶液480mL.实际操作步骤有:
①计算并称量一定量的绿矾(FeS04•7H20)晶体27.8_ g.,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
②转移溶液,把制得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容量瓶中;
③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④选择仪器,备用
⑤洗涤并转移溶液,用少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并摇匀;
⑥将容量瓶塞塞紧,倒转摇匀、装瓶.
填写下列空白:
(1)按操作步骤填上适当的文字,以使整个操作完整.
①称量绿矾晶体的总质量27.8g;
③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2)本实验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④①②⑤③⑥;
(3)本实验使用到的仪器容量瓶在使用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是否漏水;
(4)若没有进行⑤操作,会使结果(填偏高、偏低、无影响,下同)偏低,若用天平称固体时,砝码已经生锈,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高,若定容时仰视刻度线,则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将偏低.
(5)在进行②操作时,不慎有液体溅出,应该怎样处理?重做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配制100ml 3.6mol/L的稀硫酸.
(1)甲:量取20ml 18mol/L浓硫酸,小心地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100ml 容量瓶中,用少量的水将烧杯等仪器洗涤2~3次,每次洗涤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然后小心地向容量瓶加入水至刻度线定容,塞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胶头滴管和容量瓶外,还有玻璃棒、量筒;
(2)乙:用100ml 量筒量取20ml 浓硫酸,并向其中小心地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加入水至100ml 刻度线,再搅拌均匀.请指出乙同学的错误之处.
①不能用量筒配制溶液,②不能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SiO2$\stackrel{NaOH}{→}$Na2SiO3$\stackrel{HCl溶液}{→}$H2SiO3             
②Fe$→_{点燃}^{O_{2}}$Fe2O3$\stackrel{H_{2}SO_{4}}{→}$Fe2(SO43
③BaSO4$\stackrel{饱和Na_{2}CO_{3}溶液}{→}$BaCO3$\stackrel{HCl溶液}{→}$BaCl2 (Ksp(BaSO4)=1.1×10-10 Ksp(BaCO3)=2.6×10-9
④AlCl3溶液$\stackrel{电解}{→}$Al$\stackrel{NaOH}{→}$NaAlO2
⑤HCHO$→_{催化剂、△}^{O_{2}}$HCOOH$→_{H_{2}SO_{4}、△}^{CH_{3}OH}$HCOOCH3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钒(23V)广泛用于催化及钢铁工业,我国四川的攀枝花和河北的承德有丰富的钒矿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钒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34s2,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它应位于VB族.
(2)V2O5常用作SO2转化为SO3的催化剂.当SO2气态为单分子时,分子中S原子δ电子对有3对,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2,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SO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1所示,此氧化物的分子式应为S3O9,该结构中S-O键长有a、b两类,b的键长大于a的键长的原因为形成b键的氧原子与两个S原子结合,作用力较小;

(3)V2O5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钒酸钠(Na3VO4),该盐阴离子中V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以得到偏钒酸钠,其阴离子呈如图2所示的无限链状结构,则偏钒酸钠的化学式为NaVO3
(4)钒的某种氧化物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VO2,若它的晶胞参数为xnm,则晶胞的密度为$\frac{1.66×1{0}^{19}}{{N}_{A}{x}^{3}}$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解答以下问题.
(1)已知:①CO(g)+2H2(g)?CH3OH(g)△H1=-91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24kJ•mol-1
③CO(g)+H2O(g)?CO2(g)+H2(g)△H3=-41kJ•mol-1
且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依次为K1、K2、K3,则反应 3CO(g)+3H2(g)?CH3OCH3(g)+CO2(g)△H=-247kJ•mol-1,化学平衡常数K=K=K12•K2•K3(用含K1、K2、K3的代数式表示).
(2)一定条件下,若将体积比为1:2的CO和.H2气体通入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CO(g)+3H2(g)?CH3OCH3(g)+CO2(g),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c.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CO和H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d.CO的消耗速率等于CO2的生成速率
(3)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在25℃下,将x mol•L-1的氨水与y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显中性,则c(NH4+)=c(Cl-)(填“>”、“<”或“=”);用含x和y的代数式表示出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frac{1{0}^{-7}y}{x-y}$.
(4)科学家发明了将NH3直接用于燃料电池的方法,其装置用铂作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一个电极通入空气,另一电极通入NH3.其电池反应式为:4NH3+3O2═2N2+6H2O,电解质溶液应显碱性(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O2+2H2O+4e-=4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能得出相应实验结论的是(  )
选项实验结论
A稀盐酸石灰石稀的碳酸钠溶液溶解度:碳酸钠>碳酸氢钠
B浓硫酸蔗糖溴水浓硫酸有脱水性、强氧化性
C浓硫酸Na2SO3品红溶液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D浓盐酸Na2CO3Na2SiO3溶液酸性:盐酸>碳酸>硅酸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请回答:
(1)某同学用0.10mol/L标准NaOH溶液滴定某浓度的盐酸,滴定是选用酚酞试剂作指示剂,如何判断滴定达到终点锥形瓶中溶液恰好出现红色且半分钟内红色不褪去.
(2)某同学用已知准确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溶液中Fe2+的浓度.高锰酸钾溶液应盛放在图1甲中(填“甲”或“乙”)
(3)室温下,使用pH计测定0.1mol/LNH4Cl溶液的pH=5.12.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abc(填字母).
a、溶液中c(H+)>c(OH-
b、NH4+水解是微弱的
c、NH3•H2O是弱碱
d、由H2O电离出的c(H+)<10-7mol/L
e、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和盐酸等体积混合,溶液pH=7
(4)室温下,用0.1mol/L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mol/L的盐酸和醋酸,滴定曲线如图2所示:
①表示滴定盐酸的曲线是II(填序号).
②滴定醋酸溶液的过程中:
Ⅰ.(NaOH)=10.00mL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CH3COO-)>c(Na+)>c(H+)>c(OH-).
Ⅱ.c(Na+)=c(CH3COO-)+c(CH3COOH)时,溶液pH>7(填“>”、“=”或“<”).
(5)含有Cr2O72-的废水毒性较大,某工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Cr2O72-.为使废水能达标排放,作如下处理:
Cr2O72- $?_{H+}^{绿矾}$Cr3+、Fe3+ $\stackrel{石灰水}{→}$Cr(OH)3、Fe(OH)3
欲使10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3+,理论上需要加入FeSO4•7H2O进行处理,若处理后的废水中残留的c(Fe3+)=2×10-13mol•L-1,则残留的Cr3+的浓度为3×10-6mol•L-1.(已知:Ksp[Fe(OH)3]=4.0×10-38   Ksp[Cr(OH)3]=6.0×10-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