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B.锌与稀硫酸反应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D.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分析 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结合常见的吸热反应来解答.

解答 解:A.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且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反应放热,锌、H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
C.为吸热反应,但没有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为吸热反应,C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反应中能量变化,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能量变化为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σ键、π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一般碳碳σ键比π键重叠程度大,形成的共价键强
B.分子中含有共价键,则至少含有一个σ键
C.在气体单质中,一定有σ键,可能有π键
D.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 σ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液化过程为物理过程
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
C.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苯和甲烷
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铁的晶体有三种堆积方式,其中两种的堆积方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间利用率α-Fe大于γ-Fe
B.α-Fe、γ-Fe晶胞中铁原子个数比为1:2
C.金属铁的导电性是由于通电时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
D.α-Fe延展时,可以转变为γ-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为探究实验室制乙烯及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当温度升至170℃左右时,有大量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迅速褪去.甲同学认为达到了实验目的.
乙同学仔细考察了甲同学的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当温度升到100℃左右时,无色液体开始变色,到160℃左右时,混合液全呈黑色,在170℃超过后生成气体速度明显加快,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由此他推出,产生的气体中应有杂质,可能影响乙烯的检出,必须除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3CH2OH$→_{170℃}^{浓H_{2}SO_{4}}$CH2=CH2↑+H2O、CH2=CH2+Br2→CH2BrCH2Br;
(2)乙同学观察到的黑色物质是C,刺激性气体是SO2.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体的存在就不能认为溴水褪色是乙烯的加成反应造成的.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表示):Br2+SO2+2H2O═2HBr+H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H2SO4反应B.NaOH溶于水
C.CaCO3受热分解D.氯化铵晶体与氢氧化钡晶体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错误的是(  )
A.半径:F->Na+>Mg2+>Al3+B.沸点:H2O<H2S<H2Se
C.酸性:HClO4>H2SO4>H3PO4D.熔点:SiO2>NaCl>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叙述:①中国科学家于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②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首次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③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人工合成了有机物--尿素;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首创了有机物的定量分法方法和“基团”理论.其中正确的是(  )
A.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系统命名为:3,3,5,5-四甲基庚烷.
(2)与H2加成生成的炔烃的结构简式:
(3)某烷烃分子中电子数为42,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5H12
(4)现有五种有机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A物质中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羟基;
②D的一氯代物最多有4种;
③上述化合物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和C(填字母);互为同系物的是B和F(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