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具体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NaOH固体时需要放在烧杯中称,量取水时需要量筒,溶解时需要烧杯、玻璃棒;
(2)氯气通入到盛有NaOH的锥形瓶中与NaOH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3)中和滴定测定混合溶液的NaOH的浓度时,需要排除溶液里的NaClO的干扰,可通过加入还原性的过氧化氢,其氧化产物是氧气,没有向溶液里引入新杂质;(4)依据制取水合肼(N2H4•H2O)的反应原理为:CO(NH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结合反应产物和反应物分析判断;水合肼(N2H4•H2O)具有还原性,易被次氯酸钠氧化;
(5)NaHCO3能通过与碘化氢的反应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
(6)结合反应定量关系计算得到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时,溶解时需要烧杯、玻璃棒,故答案为:BD;
(2)锥形瓶中氯气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故答案为:Cl2+2NaOH=NaClO+NaCl+H2O;
(3)中和滴定测定混合溶液中NaOH的浓度时,需要排除溶液里的NaClO的干扰,可通过加入还原性的H2O2除去NaClO,然后滴加酚酞指示剂,再用标准的盐酸滴定测出NaOH溶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加入适量的H2O2溶液还原除去NaClO,不引入杂质;
(4)反应CO(NH2)+2NaOH+NaClO=Na2CO3+N2H4•H2O+NaCl中,水合肼(N2H4•H2O)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易被次氯酸钠氧化,馏分高温易分解,减压会降低物质的沸点,蒸馏时需要减压,
故答案为:B;如果次氯酸钠溶液装在烧瓶中,反应生成的水合肼会被次氯酸钠氧化;馏分高温易分解,减压会降低物质的沸点;
(5)NaHCO3能控制溶液的pH在6.5左右,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碘化氢反应,
故答案为:NaHCO3会与滴定过程中产生的HI反应;
(6)结合反应定量关系计算得到馏分中水合肼(N2H4•H2O)的质量分数,
N2H2•H2O+2I2=N2+4HI+H2O
1 2
n 0.1000mol/L×0.0164L
n=0.00082mol
250ml溶液中含有的物质的量=0.00082mol×$\frac{1000}{10}$=0.082mol
水合肼(N2H2•H2O)的质量分数=$\frac{0.082mol×50g/mol}{5.000g}$×100%=82%
故答案为:8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制备和性质的实验分析和验证方法应用,主要是过程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 |
B. | 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 |
C. | 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 |
D. | 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 NO↑+4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反应既是取代反应又是置换反应 | |
B. | 一氯甲烷的电子式是![]() | |
C. | 二氯甲烷分子有![]() ![]() | |
D. | 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是工业上重要的溶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常温常压下,11.2 L甲烷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2NA | |
B. | 标准状况下,0.3 mol二氧化碳中含有氧原子数为0.3 NA | |
C. | 常温下,2.7 g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失去的电子数0.3 NA | |
D. | 常温下,0.1 mol/L MgCl2溶液中含Cl-数为0.2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结合H+的能力:Y>CO${\;}_{3}^{2-}$>X>HCO${\;}_{3}^{-}$ | |
B. | 三种酸的电离常数Ki(HX)>Ki(HY)>Ki(H2CO3) | |
C. | 溶液碱性:NaX>Na2CO3>NaY>NaHCO3 | |
D. | NaX溶液中通入足量CO2后的离子浓度:c(Na+)>c(HCO${\;}_{3}^{-}$)>c (X)>c(OH)>c(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Al(OH)3 | Fe(OH)2 | Fe(OH)3 | |
开始沉淀时 | 3.4 | 6.3 | 1.5 |
完全沉淀时 | 4.7 | 8.3 | 2.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