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编号 | 试管Ⅰ中试剂 | 试管Ⅱ中试剂 | 有机层厚度/cm |
A | 3mL乙醇、2mL乙酸、1mL 18mol•L-1浓硫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5.0 |
B | 3mL乙醇、2mL乙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0.1 |
C | 3mL乙醇、2mL乙酸、6mL 3mol•L-1硫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1.2 |
D | 3mL乙醇、2mL乙酸、6mL6mol•L-1盐酸 | 饱和Na2CO3溶液 | 1.2 |
分析 (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
(2)根据粗产品乙酸乙酯的性质进行解答;乙酸乙醇沸点低,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防止暴沸;
(3)①碳酸钠溶液显示碱性;乙酸乙酯不溶于碳酸钠溶液,混合液分层,颜色不同;
②分析实验A、B、C的数据,可以得出乙酸与乙醇需浓硫酸作催化剂,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根据实验D和实验C试管Ⅰ中试剂异同分析解答;
(4)根据本实验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较的异同点分析解答.
解答 解:(1)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其它基团相互结合生成酯,同时该反应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2)装置中,b的名称为球形冷凝管(冷凝管),乙酸乙酯沸点低,易挥发,增加冷凝装置,冷凝回流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醇沸点低,液体加热要加碎瓷片,引入汽化中心,可防止溶液暴沸,
故答案为:球形冷凝管(冷凝管);冷凝回流;防止暴沸;
(3)①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所以应该滴入酚酞试液,每次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分水器中,实验现象是碳酸钠层(下层)呈红色,上层的酯层呈无色,
故答案为:酚酞;液体分层,上层呈无色,下层呈红色;
②分析实验A、B、C的数据,可以得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需浓硫酸作催化剂,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故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根据实验D和实验C试管Ⅰ中试剂,不同的是盐酸、硫酸,但两酸氢离子浓度相同,反应后产率相同,说明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的实际上为H+,
故答案为:催化剂、吸水剂;对该反应起催化作用的实际上为H+;
(4)教材装置为:,本实验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较突出的优点是一是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二是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三是增加了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故答案为:一是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二是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三是增加了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点评 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制备,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理解酯化反应的机理,明确影响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的因素,试题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 |
B. | 棕红色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 |
C. |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 |
D. | FeCl3溶液的配制需先将固体FeCl3溶解在盐酸中,再加水稀释到相应浓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1 | B. | 1:12 | C. | 3:2 | D. | 6: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产生布朗运动 | B. | 产生丁达尔现象 | ||
C. | 胶体微粒不能穿透半透膜 | D. | 分散质直径在10-7~10-9m之间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 | |
B. | Na2CO3溶液中:c(Na+)=2c(CO32-)+c(H2CO3)+c(HCO3-) | |
C. | ①溶液中:c(CO${\;}_{3}^{2-}$)<c(H2CO3) | |
D. | ②溶液中:c(HCO${\;}_{3}^{-}$)>c(H2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