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的顺序依次增大,C、D都能分别与A按1:1和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和气态物质EB4;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则:
(1)A、B、C、D、E这五种元素的名称是氧、氟、氢、钠、硅.
(2)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3)D2A2的化学式为Na2O2
(4)写出D单质与铜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Cu2++2H2O=Cu(OH)2↓+H2↑+2Na+

分析 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的顺序增大.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则M层电子数为4,故E为Si;气态物质EB4中B表现-1价,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F元素;C、D均能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形成化合物,考虑是H、Na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且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应是HF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F4与水,故C为H元素、A为O元素、D为Na,据此解答.

解答 解: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C、A、B、D、E的顺序增大.E的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2倍,则M层电子数为4,故E为Si;气态物质EB4中B表现-1价,结合原子序数可知,B为F元素;C、D均能与A按原子个数比为1:1和2:1形成化合物,考虑是H、Na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且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与气态物质EB4,应是HF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F4与水,故C为H元素、A为O元素、D为Na.
(1)由上述分析可知,A、B、C、D、E五种元素的名称为:氧、氟、氢、钠、硅,
故答案为:氧、氟、氢、钠、硅;
(2)E为Si,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
(3)D2A2的化学式为Na2O2,故答案为:Na2O2
(4)Na单质与铜盐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Cu2++2H2O=Cu(OH)2↓+H2↑+2Na+
故答案为:2Na+Cu2++2H2O=Cu(OH)2↓+H2↑+2Na+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推断,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5克油脂皂化需6克烧碱,该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300B.450C.850D.9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3H2═2NH3△H<0 达到平衡后,只改变一个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催化剂,v、v 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v、v 都增大,且v 增大的倍数大于V增大的倍数
C.增大氮气的浓度,N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H2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D.降温,v、v 都减小,且v 减小的倍数大于v减小的倍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Na2O2和CO2定性、定量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注射器1中抽取了100 mL CO2,U型管中装有适量小玻璃珠和约1.5 gNa2O2粉末.实验开始时,打开K1、K2、K4止水夹,关闭K3止水夹,推动注射器1活塞,缓缓将CO2压至U形管,注射器2活塞缓缓向外移动.回答下列问题:(本题不考虑注射器内壁的摩擦阻力)
(1)U形管内的玻璃珠并不参与反应,其所起的作用除防止过氧化钠粉末被吹走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增大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接触面,使反应完全.
(2)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反应现象是淡黄色粉末渐渐变白.
(3)注射器1活塞推到底后,注射器2中收集到的气体大于50 mL,其原因除可能仍还含CO2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使反应后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变大.
(4)为了使剩余气体中二氧化碳能反应完,接下来的操作是将注射器2中气体再推入U形管,反复数次.
(5)要证明反应产物之一为氧气,最为方便的实验方法是打开橡胶塞,立即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U形管中,木条复燃.
(6)本实验结束后固体产物板结,难以从U型管中取出,为了要证明固体产物中含有碳酸盐,实验时还需要从如图所示仪器和试剂中选择DEA(填字母).当装置和药品都安装完毕后,接下来的操作步骤是关闭K1、K4止水夹,打开K2、K3止水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稀盐酸滴入U形管中,观察试管内Ca(OH)2溶液是否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现有前四周期A、B、C、D、E、X六种元素,已知B、C、D、E、A五种非金属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其中B的s能级上电子总数等于p能级上电子总数的2倍.X原子的M能层上有4个未成对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D、E三种原子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N>O.(用元素符号表示)
(2)A原子与B、C、D原子形成最简单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O>NH3>CH4(用分子式表示),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BA2D的分子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3)某蓝色晶体,其结构特点是X2+、X3+离子分别占据六面体互不相邻的顶点,而六面体的每条棱上均有一个BC-.与A同族且相隔两个周期的元素R的离子位于立方体的恰当位置上.根据其结构特点可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用最简正整数表示)KFe2(CN)6
(4)科学家通过X射线探明,KCl、MgO、CaO、TiN的晶体结构与NaCl的晶体结构相似(如图所示),其中3种离子晶体的晶格能数据如下表:
离子晶体NaClKClCaO
晶格能/kJ•mol-17867153401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判断KCl、MgO、TiN 三种离子晶体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TiN>MgO>KCl.MgO晶体中一个Mg2+周围和它最邻近且等距离的O2-有6个.
(5)研究物质磁性表明:金属阳离子含未成对电子越多,则磁性越大,磁记录性能越好.离子型氧化物V2O5和Cr2O3中,适合作录音带磁粉原料的是Cr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所示,将1molCH4与1molCl2混合后充入集气瓶内,置于光亮处,让混合气体缓慢地反应一段时间.
(1)在光照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得到的产物是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和氯化氢.
(2)写出甲烷发生一氯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Cl2$\stackrel{光照}{→}$CH3Cl+HCl.
(3)光照后将滴管内的水挤入集气瓶中,能看到的现象是烧杯中的水流进集气瓶.请解释产生有关现象的原因:氯气与甲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产物中只有氯化氢和一氯甲烷为气体,其他为液体,氯化氢溶于水,使集气瓶中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倒吸入集气瓶中.
(4)若要使1mol甲烷完全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并生成物质的量相同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2.5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Na、Cu、C、P、Cl是常见的五种元素.
(1)P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
(2)用“>”或“<”填空:
 离子半径 熔点 酸性
 Cl-
>Na+
 NaCl
<C(金刚石)
H3PO4
<HClO4
(3)CuCl与O2反应生成CuCl2和一种黑色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CuCl+O2=2CuCl2+2CuO.
(4)P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N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最多能生成3种盐.
(5)Cl2O为国际公认的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之一,工业上可用Cl2通入Na2CO3溶液制取,同时生成一种食品中的膨松剂,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l2+2CO32-+H2O=2HCO3-+2Cl-+Cl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
A.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的方法是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
B.标准状况下,将11.2LNO2和11.2LN2O4的混合,所得化合物所含分子数为NA
C.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溶液的pH和Kw均减小
D.某电池的总反应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每生成lmolNa2Mn5O10转移电子数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3+、SO42-、C1-、SCN-
B.c(Al3+)=0.5mol•L的溶液中:Na+、K+、HCO3-、SO42-
C.$\frac{c(O{H}^{-})}{c({H}^{+})}$=10 的溶液中:SO32-、NH4+、NO3-、K+
D.滴加甲基橙试液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