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0,一定温度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 SO2和3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有3mol SO3(g)生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S{O}_{3})}{{c}^{2}(S{O}_{2})×c({O}_{2})}$.
(2)通过计算求得,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5;SO2的平衡转化率为60%.
(3)若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增大(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平衡将向正反应方向(填“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
(4)若保持容积不变,再向容器通入O2,再次达到平衡后,容器内SO2的浓度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若保持容积不变,再向容器通入SO2,再次达到平衡后,容器内2SO3的浓度将增大,SO2的转化率将减小.(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若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将向向正反应方向(填“向正反应方向”或“向逆反应方向”或“不”)移动.移动.

分析 (1)化学平衡常数是指: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系数次幂之积的比,固体、纯液体不需要在化学平衡常数中写出;
(2)一定温度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 SO2和3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有3mol SO3(g)生成,则:
           2SO2(g)+O2(g)?2SO3(g)
起始量(mol):5       3         0
变化量(mol):3       1.5       3
平衡量(mol):2       1.5       3
再根据K=$\frac{{c}^{2}(S{O}_{3})}{{c}^{2}(S{O}_{2})×c({O}_{2})}$=计算平衡常数,转化率=$\frac{物质的量变化量}{起始物质的量}$×100%;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4)若保持容积不变,再向容器通入O2,平衡正向移动;
(5)若保持容积不变,再向容器通入SO2,平衡正向移动,SO2的转化率减小;
(6)若压缩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解答 解:(1)2SO2(g)+O2(g)?2SO3(g)的化学平衡常数K=$\frac{{c}^{2}(S{O}_{3})}{{c}^{2}(S{O}_{2})×c({O}_{2})}$,
故答案为:$\frac{{c}^{2}(S{O}_{3})}{{c}^{2}(S{O}_{2})×c({O}_{2})}$;
(2)一定温度下,向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5mol SO2和3mol O2,反应达到平衡时有3mol SO3(g)生成,则:
           2SO2(g)+O2(g)?2SO3(g)
起始量(mol):5       3        0
变化量(mol):3       1.5      3
平衡量(mol):2       1.5      3
则平衡常数K=$\frac{{c}^{2}(S{O}_{3})}{{c}^{2}(S{O}_{2})×c({O}_{2})}$=$\frac{{3}^{2}}{{2}^{2}×1.5}$=1.5,二氧化硫转化率=$\frac{3mol}{5mol}$×100%=60%,
故答案为:1.5;60%;
(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若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故答案为:增大;向正反应方向;
(4)若保持容积不变,再向容器通入O2,平衡正向移动,容器内SO2的浓度将减小,
故答案为:减小;
(5)若保持容积不变,再向容器通入SO2,平衡正向移动,再次达到平衡后,容器内2SO3的浓度将增大,SO2的转化率减小,
故答案为:增大;减小;
(6)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压缩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故答案为:向正反应方向.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与影响因素、平衡常数,难度不大,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映的中和热△H=2×(-57.3)kJ/mol
B.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
C.在101 kPa,25℃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的热量;氢 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H=-285.8kJ/mol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银白色金属单质A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得到淡黄色固体B,A露置在空气中足够长时间变为C,B和酸性气体D能生成C,A和B都能与水生成E,E和D也能生成C.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Na2O2,CNa2CO3ENaOH.
②写出B和D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黑色粉末A,黄色粉末B,它们都是单质,按如图进行实验:

黑色固体CFG灰绿色H EAB HClD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燃烧NaOH空气中放置红褐色固体
(1)试根据上述反应现象推断以下物质的化学式:AFe  DH2S  ESO2   HFe(OH)3
(2)写出C+盐酸→D+F的离子方程式:FeS+2H+=Fe2++H2S↑
(3)写出D→E的化学方程式:2H2S+3O2$\frac{\underline{\;点燃\;}}{\;}$2SO2+2H2O
(4)写出G→H的化学方程式:4Fe(OH)2+O2+2H2O=4Fe(O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锌格黄( ZnCrO4)常用于制防锈涂料.锌铬黄中铬( 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6D.+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一定温度下,反应2NO2(g)?2NO(g)+O2(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O2 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用NO2、NO、O2 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物质的分类、名称(或俗名)、化学式都正确的是(  )
A.碱     纯碱    Na2CO3B.单质    氯水      Cl2
C.酸     硫酸     H2SO3D.酸性氧化物  干冰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滴定实验是中学常用的定量实验,主要原理是利用已知浓度的某溶液滴加到未知浓度的溶液中,通过恰好完全反应的“终点”的判断,实验测出消耗的两种物质的量来计算未知浓度的溶液的浓度.
下面是甲同学用滴定实验来测定食用精制盐中的碘含量(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KIO3).
已知:I2+2S2O32-=2I-+S4O62-,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00×10-3 mol/L的Na2S2O3溶液15.00mL,恰好反应完全.
(1)配平化学方程式1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2)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当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后,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颜色半分钟内不改变.
(3)根据以上实验,所测精制食盐中的碘含量是$\frac{635}{W}$mg/kg.(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
(4)已知在酸性环境下:2H++S2O32-=S↓+SO2↑+H2O,所以乙同学认为在c操作前应先加适量NaOH中和多余硫酸至溶液中性,否则实验测得食盐中碘的含量会偏高(填“偏高”或“偏低”或“没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stackrel{点燃}{→}$C$\stackrel{溶于水}{→}$C溶液$\stackrel{惰性电极电解}{→}$A+B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则B可能为Fe
④若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