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①~⑧分别为N、O、F、Na、Al、S、Ar、K,
(1)⑦为Ar,⑥的质子数为16、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②含有10个中子的核素,其质量数为18;
(2)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
(3)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
(4)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
(5)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氧化铝与K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钾和水;
(6)②④⑥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在空气中放置会变质,为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
解答 解: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①~⑧分别为N、O、F、Na、Al、S、Ar、K,
(1)⑦为Ar,名称为氩;⑥的质子数为16、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8,⑥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②含有10个中子的核素的化学符号为${\;}_{8}^{18}$O,
故答案为:氩;;${\;}_{8}^{18}$O;
(2)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中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②、③、④、⑤四种元素中,其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r(O2-)>r(F-)>r(Na+)>r(Al3+),故答案为:r(O2-)>r(F-)>r(Na+)>r(Al3+);
(3)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②③⑥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F>H2O>H2S,
故答案为:HF>H2O>H2S;
(4)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反应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故答案为:4NH3+5O2$\frac{\underline{催化剂}}{△}$4NO+6H2O;
(5)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则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Al,氧化铝与K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钾和水,离子反应为Al2O3+2OH-=H2O+2AlO2-,
故答案为:Al;Al2O3+2OH-=H2O+2AlO2-;
(6)②④⑥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盐在空气中放置会变质,为亚硫酸钠被氧化生成硫酸,该反应为2Na2SO3+O2=2Na2SO4,
故答案为:2Na2SO3+O2=2Na2SO4.
点评 本题考查位置、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性质、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化学用语的使用,题目难度不大.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32-+H2O HSO3-+OH-水解平衡事实的是
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后红色退去
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
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NaOH溶液后红色加深
D.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退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 |
B. | 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 |
C. | 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 |
D. | 用聚氯乙烯代替聚乙烯作食品包装袋,有利于节约成本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电流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 |
B. | Al、Pt两极有H2产生 | |
C. | 甲池pH增大,乙池pH减小 | |
D. | Mg、C两极生成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恰好完全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D>C | B. | 四种元素一定属于短周期元素 | ||
C. | 单质的还原性:B>A | D. | 原子序数:b>a>c>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原子半径:Z>Y>X | B. |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 | ||
C. | m、n、r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 D. | m、n、t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