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锰是重要的过渡元素.
(1)已知常温下KMnO4溶液的pH=7,则0.01mol/LHMnO4溶液的pH=2;研究表明,一定温度下将酸性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混合在一起后,溶液内n(Mn2+)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1,则Mn2+物质的量在t1、t2时段内快速增加的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2)工业上以菱锰矿(MnCO3)[含FeCO3、SiO2、Cu2(OH)2CO3等杂质]为原料制取二氧化锰有多种方法,图2是其中的一种生产流程示意图
常温下几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
Mn(OH)2Fe(OH)2Fe(OH)3Cu(OH)2
开始沉淀时pH8.36.32.74.7
完全沉淀时pH10.08.43.76.7
①滤渣Ⅱ的成分是Cu(OH)2、Fe(OH)3,滤液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为确保除尽杂质而又不损失锰,pH的调整范围为6.7≤pH<8.3.
②滤液Ⅱ中加入KClO3、H2SO4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MnSO4+KClO3+3H2O=3H2SO4+3MnO2↓+KCl,用电解法制备MnO2时阳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Mn2++2H2O-2e-=MnO2+4H+
(3)锰也是制备某些高能原电池的材料,某二次水溶液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2O═4Li1-xMn2O4+xLi.若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的能量转化率为85%,则当消耗14g锂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1.7 NA

分析 (1)KMnO4溶液的pH=7,说明HMnO4溶液是强酸,根据pH=-lg(H+)来计算;
(2)菱锰矿用盐酸酸浸,MnCO3、FeCO3、Cu2(OH)2CO3与盐酸反应,SiO2不与盐酸反应,过滤得到滤渣1为SiO2,滤液1中含有氯化镁、氯化亚铁、氯化铜及剩余的HCl,向滤液中加入试剂双氧水,将溶液中Fe2+氧化为Fe3+,加入试剂a为碳酸锰、Mn(OH)2等调节PH=4时Fe3+转化为Fe(OH)3沉淀,铜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过滤除去,滤液2中加入试剂硫酸和氯酸钾,3MnSO4+KClO3+3H2O=3H2SO4+3MnO2↓+KCl,根据电解原理进行回答判断.
(3)根据方程式和化合价的升降情况进行计算.

解答 解:(1)KMnO4溶液的pH=7,说明HMnO4溶液是强酸,0.01mol/LHMnO4溶液pH=-lg(H+)=2;一定温度下将酸性KMnO4溶液与草酸溶液混合在一起后,根据溶液内n(Mn2+)随时间变化可以看出: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故答案为:2;反应生成的Mn2+对反应起催化作用;
(2)①加入试剂a为碳酸锰、Mn(OH)2等调节PH=4时Fe3+转化为Fe(OH)3沉淀,铜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铜沉淀,滤渣Ⅱ的成分是Cu(OH)2、Fe(OH)3;向滤液中加入试剂双氧水,将溶液中Fe2+氧化为Fe3+,发生反应:2Fe2++H2O2+2H+=2Fe3++2H2O;为确保除尽铁离子、铜离子杂质而又不损失锰,pH的调整范围为:6.7≤pH<8.3;
故答案为:Cu(OH)2、Fe(OH)3;2Fe2++H2O2+2H+=2Fe3++2H2O;6.7≤pH<8.3;
②滤液2中加入试剂硫酸和氯酸钾,发生反应:3MnSO4+KClO3+3H2O=3H2SO4+3MnO2↓+KCl,用电解法制备MnO2时,阳极上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Mn2++2H2O-2e-=MnO2+4H+;故答案为:3MnSO4+KClO3+3H2O=3H2SO4+3MnO2↓+KCl;Mn2++2H2O-2e-=MnO2+4H+
(3)根据充电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2O═4Li1-xMn2O4+xLi,则放电时,当消耗14g即2mol锂时,转移电子是2mol,电池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时的能量转化率为85%,所以转移电子是0.85×2mol=1.7mol,故答案为:1.7.

点评 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及物质制备实验,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流程中的反应、混合物分离提纯、电解原理为解答 的关键,综合性较强,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
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并且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 减小
B.
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无丁达尔效应
C.
微热稀HNO3溶液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
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向Na2CO3、NaHCO3混合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生成气体的量随稀盐酸加入量的变化关系如图.则下列离子组在对应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中:Ca2+、Mg2+、Br-、NO3-
B.b点对应溶液中:Al3+、Fe3+、MnO4-、NO3-
C.c点对应溶液中:Na+、Ca2+、NO3-、Cl-
D.d点对应溶液中:F-、NO3-、Fe2+、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按表中所述内容进行实验,可以实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选项甲中试剂乙中试剂气体成份及实验目的
ANaHSO3溶液硅酸钠溶液HCl:证明非金属Cl>S>Si
BFeI2淀粉溶液FeI2、KSCN溶液Cl2:验证氧化性Cl2>Fe3+>I2
C溴水AgNO3溶液乙烯:验证溴水与乙烯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DBa(OH)2溶液品红溶液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SO2和C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天然海水中主要含有Na+、K+、Ca2+、Mg2+、Cl-、SO42-、Br-、CO32-、HCO3-等离子.火力发电燃煤排放的含SO2的烟气可利用海水脱硫,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海水pH≈8的原因是由于海水中的CO32-、HCO3-水解
B.“氧化”是利用氧气将H2SO3、HSO3-、SO32-等氧化生成SO42-
C.“反应、稀释”时加天然海水的目的是防止净化海水时生成沉淀
D.“排放”出来的海水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进入吸收塔的天然海水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将N2、H2的混合气体分别充入甲、乙、丙三个容器后,测得化学反应速率分别为甲:v(H2)=3mol/(L•min);乙:v(N2)=2mol/(L•min);丙:v(NH3)=1mol/(L•S).则三个容器中合成氨的反应速率(  )
A.v(甲)>v(乙)>v(丙)B.v(乙)>v(丙)>v(甲)C.v(丙)>v(乙)>v(甲)D.v(乙)>v(甲)>v(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据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状态Ⅰ→状态Ⅲ是放热过程
B.该过程中,CO没有断键形成C和O
C.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和O生成了CO2
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Ⅰ)已知某有机物A的分子式是C2H4,能发生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BCH3CH2Cl,DCH3CHO;
(2)写出下列反应类型:A→B加成反应,C+E→F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E→FCH3COOH+CH3CH2OH$?_{△}^{浓硫酸}$CH3COOCH2CH3+H2O.
(Ⅱ)近年来,乳酸CH3CH(OH)COOH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之一.乳酸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也可以由淀粉通过发酵法制备.乳酸有许多用途,其中利用乳酸的聚合而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它无论在哺乳动物体内或自然环境中,最终都能够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乳酸在发生下列变化时所用的试剂是a氢氧化钠或碳酸钠,b钠;
CH3CH(OH)COOH $\stackrel{a}{→}$CH3CH(OH)COONa$\stackrel{b}{→}$CH3CH(ONa)COONa
(2)乳酸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具有下列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该物质能跟金属钠反应产生1molH2.它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OH)CHO.(已知同一个碳原子上不能连接2个羟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