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洗涤的目的一般是除去沉淀或晶体表面可溶性的杂质,提高纯度 | |
B. | 洗涤的试剂一般可选用蒸馏水、冰水、乙醇、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 |
C. | 洗涤的操作是向过滤器里的固体加洗涤剂,使洗涤剂浸没固体,待洗涤剂自然流下 | |
D. | 洗净的检验是检验最后一次洗涤液中是否含有形成沉淀的该溶液中的离子 |
分析 A.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更纯净的晶体;
B.蒸馏水、冰水、乙醇、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做洗涤剂;
C.加洗涤剂浸没过晶体,让洗涤剂自然流下,重复2-3次即可;
D.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检验是否含有形成沉淀的该溶液中的离子.
解答 解:A.洗涤的目的是:除去晶体表面的可溶性杂质,得到更纯净的晶体,提高纯度,故A正确;
B.洗涤的试剂常选用:①蒸馏水;②冷水;③有机溶剂,如酒精、丙酮等;④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故B正确;
C.洗涤的正确方法是:让过滤后的晶体继续留在过滤器中,加洗涤剂浸没过晶体,让洗涤剂自然流下,重复2-3次即可,故C错误;
D.洗净的检验是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检验是否含有形成沉淀的该溶液中的离子,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操作的实验注意事项.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Na+、Cu2+、Cl-、SO42- | B. | Fe2+、K+、S2-、SO42- | ||
C. | Na+、Ca2+、Cl-、HCO3- | D. | H+、Al3+、NH4+、CO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鉴别SO2和CO2 | B. | 检验CH2=C(CH3)CHO中含碳碳双键 | ||
C. | 鉴别苯和甲苯 | D. | 检验硫酸铝溶液中是否有硫酸亚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不能发生银镜发应 | |
B. | 1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2molBr2反应 | |
C. | 1mol 该物质最多可与4mol NaOH反应 | |
D. | 与NaHCO3、Na2CO3均能发生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 |
B. | 0.5mol C3H8分子中所含C-H共价键数为2NA | |
C. | 标准状况下,1L庚烷完全燃烧所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frac{7}{22.4}$NA | |
D. | 1mol碳正离子CH5+所含的电子数为11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若使溶液的pH升高1,可提高溶液的温度加水的体积 | |
B. | 若使溶液的pH升高1,将溶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 | |
C. | 0.1 mol•L-1HIO3溶液稀释10倍后,溶液中c(H+)>c(IO3-)>c(HIO3) | |
D. | 加水稀释过程中n(HIO3)+n((IO3-)减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水电离的c(H+):①=②=③=④ | |
B. | 将②、③溶液混合后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②>③ | |
C. | 等体积的①、②、④溶液分别与足量铝粉反应,生成H2的量:②最小 | |
D. | 向溶液中加水稀释到原来的10倍,溶液的pH:④>③>②>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34g质量分数为4%的H2O2水溶液中含氧原子数目为0.08NA | |
B. | 反应3H2(g)+N2(g)?2NH3(g)△H=-92kJ/mol,若放出热量4.6kJ,则转移电子数目为0.3NA | |
C. | 0.1mol•L-1Na2S溶液中所含S2-总数小于0.1NA | |
D. | 6.4gCu与40mL10mol•L-1浓硝酸作用能生成NO2的分子数为0.2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