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8 g铁片放入100 mL CuSO4溶液中,当溶液中Cu2+全部被还原时,“铁片”的质量变为8.2 g,则原Cu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生用0.1000mol/L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溶液,其操作可分解为如
下几步
A 移取20.00mL待测的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 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 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2-3cm
E.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刻度
(1) 正确操作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 B- 。
(2) 滴定开始后,眼睛注视 ,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3) 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盐酸的浓度数值偏高的是
A 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标准液
B 滴定前盛放HCl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有少量水残留
C 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 读取氢氧化钠溶液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4)滴定开始和结束时,碱式滴定管中的液面如图C所示,则终点读数为 mL,所测盐酸溶液的浓度为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得到Al(OH)3的是( )
A.Al跟NaOH溶液共热
B.少量Al(NO3)3跟大量的NaOH溶液
C.Al2O3和水共热
D.Al2(SO4)3和过量的氨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氧化铜是一种黑色固体,可溶于稀硫酸。某同学想知道是稀硫酸中的哪种微粒(H2O、H+、SO)能使氧化铜溶解。请你和他一起通过图中Ⅰ、Ⅱ、Ⅲ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1)你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Ⅰ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证明另外两种微粒能否溶解氧化铜,还需要进行实验Ⅱ和Ⅲ,在Ⅲ中应该加入____________。
(4)探究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除实验Ⅱ所用试剂外,还能够溶解氧化铜的一种常见物质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向100 mL 0.25 mol·L-1 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使之溶解,恰好生成只含有NaCl和Na[Al(OH)4]的澄清溶液,则加入的金属钠的质量是( )
A.3.45 g B.2.3 g
C.1.15 g D.0.575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事实或现象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煮沸的 FeCl3溶液冷却后,用一束光照射,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B.明矾可以用来净水
C.胶态金属氧化物分散于玻璃中制成有色玻璃
D.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
B.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C.1L一氧化碳气体一定比1L氧气的质量小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强酸中所含的H+数一定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四种电解质溶液,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中的各一种,并且互不重复:NH4+、Ba2+、Na+、H+、SO42-、NO3-、OH-、CO32-.将这四种溶液分别标记为A、B、C、D,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A或D中滴入C,均有沉淀生成; ②D和B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A吸收;
③A和D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B吸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D ________
(2)写出实验②中有关反应得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提纯并收集表中的四种气体(a、b、c表示相应仪器中加入的试剂),其中可行的是( )
气体 | a | b | c | |
A | NO2 | 浓硝酸 | 铜片 | NaOH溶液 |
B | SO2 | 浓硫酸 | Cu | 酸性KMnO4溶液 |
C | CO2 | 稀盐酸 | CaCO3 | 浓硫酸 |
D | NH3 | 浓氨水 | 生石灰 | 碱石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