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①根据到达平衡的时间判断温度高低,根据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判断温度对平衡的影响,进而判断△H;
②由图可知,T2温度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0.1mol/L,根据v=$\frac{△c}{△t}$计算v(CO2),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N2);
③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S2条件下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更长,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
④a、到达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变化;
b、到达平衡后,温度为定值,平衡常数不变,结合反应热判断随反应进行容器内温度变化,判断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
c、t1时刻后二氧化碳、NO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最后不再变化;
d、到达平衡后各组分的含量不发生变化;
(2)①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的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
②由图可知,左室投入水,生成氧气与氢离子,电极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右室通入二氧化碳,酸性条件下生成HCOOH,电极b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
解答 解:(1)①由图1可知,温度T1先到达平衡,故温度T1>T2,温度越高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越低,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2NO(g)+2CO(g)$\stackrel{催化剂}{?}$2CO2(g)+N2(g),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反应熵变△S<0,
故答案为:<;<;
②由图可知,T2温度时2s到达平衡,平衡时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量为0.2mol/L,故v(CO2)=$\frac{0.2mol/L}{2s}$=0.1mol/(L•s),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N2)=$\frac{1}{2}$v(CO2)=$\frac{1}{2}$×0.1mol/(L•s)=0.05mol/(L•s),
故答案为:0.05mol/(L•s);
③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的时间越短,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S2条件下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更长,但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不变,故答案为:不变;
④a、到达平衡后正、逆速率相等,不再变化,t1时刻V正最大,之后随反应进行速率发生变化,未到达平衡,故a错误;
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随反应进行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到达平衡后,温度为定值,达最高,平衡常数不变,为最小,图象与实际符合,故b正确,
c、t1时刻后二氧化碳、NO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t1时刻未到达平衡状态,故c错误;
d、NO的质量分数为定值,t1时刻处于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答案为:bd;
(2)①已知:Ⅰ、CH4(g)+2NO2(g)═N2(g)+CO2(g)+2H2O(g)△H1=-867kJ/mol
Ⅱ、2NO2(g)?N2O4(g)△H2=-56.9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Ⅰ-Ⅱ得CH4(g)+N2O4(g)=N2(g)+CO2(g)+2H2O(g),故△H=-867kJ/mol-(-56.9kJ/mol)=-810.1kJ/mol,
即CH4(g)+N2O4(g)=N2(g)+CO2(g)+2H2O(g),△H=-810.1kJ/mol,
故答案为:CH4(g)+N2O4(g)=N2(g)+CO2(g)+2H2O(g),△H=-810.1kJ/mol;
②由图可知,左室投入水,生成氧气与氢离子,电极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右室通入二氧化碳,酸性条件下生成HCOOH,电极b表面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CO2+4e-+4H+═2HCOOH,
故答案为:2H2O-4e-═O2↑+4H+;2CO2+4H++4e-=2HCOOH.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原电池、电离平衡常数与水解平衡常数等,题目综合性较大,难度中等,是对知识的综合利用、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氯碱工业制烧碱:2Cl-+2H2O═H2↑+Cl2↑+2OH- | |
B. |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CH3CH2Br+OH-$→_{△}^{H_{2}O}$CH2=CH2↑+Br-+H2O | |
C. |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过量浓溴水:![]() | |
D. | 乙醛和含NaOH的新制Cu(OH)2悬浊液共热:2Cu(OH)2+CH3CHO+OH-$\stackrel{△}{→}$CH3COO-+Cu2O↓+3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加金属钠看是否有氢气放出 | |
B. |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混合后共热,观察是否有红色沉淀 | |
C. | 与醋酸和浓H2SO4共热,观察是否有果香味物质生成 | |
D. | 加入酸性KMnO4溶液,看溶液是否褪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 | pH | 现象 |
A | 10 | 产生白色沉淀,稍后溶解,溶液澄清 |
B | 6 | 产生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沉淀未溶解 |
C | 2 | 产生大量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产生海绵状棕黑色物质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称取碳酸钠晶体53.0g | |
B. | 移液时,对用于溶解碳酸钠晶体的烧杯没有进行冲洗 | |
C. | 定容时,俯视观察刻度线 | |
D. | 定容后,将容量瓶反复倒转、摇匀、静置时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入少量水至刻度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容器 编号 | 温度(℃) | 起始的物质的量(mol) | 平衡的物质的量(mol) | |
CH3OH(g) | CH3OCH3(g) | H2O(g) | ||
I | 387 | 0.20 | 0.080 | 0.080 |
Ⅱ | 387 | 0.40 | ||
Ⅲ | 207 | 0.20 | 0.090 | 0.090 |
物质 | CO2 | H2 | CH3OH | H2O |
起始投料/mol | 1 | 3 | 2 | 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