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的反应事实正确的是(  )
A..亚硫酸钡溶于稀硝酸中:BaSO3+2H+═Ba2++SO2↑+H2O
B.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BaSO4
C.向水玻璃中通入少量CO2:SiO32-+2CO2+3H2O═H4SiO4↓+2HCO3-
D.用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NO2+2OH-═2NO2-+H2O

分析 A.硝酸根离子酸性环境下能够氧化亚硫酸根离子;
B.漏掉氢氧根离子与氨根离子的反应;
C.二氧化碳少量反应生成碳酸钠;
D.二氧化氮、一氧化氮在碱性环境下发生归中反应生成亚硝酸钠和水.

解答 解:A.亚硫酸钡溶解于稀硝酸中的离子反应为3BaSO3+2NO3-+2H+═3BaSO4↓+H2O+2NO↑,故A错误;
B.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离子反应为2NH4++2OH-+Ba2++SO42-═BaSO4↓+2NH3.H2O,故B错误;
C.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SiO32-+CO2+2H2O═H4SiO4↓+CO32-,故C错误;
D.用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离子方程式:NO+NO2+2OH-═2NO2-+H2O,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为高考常见题型,把握发生的化学反应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及电子、电荷守恒,注意反应物用量对反应的影响,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对PM2.5、SO2、NOx等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雾霾和减弱雾霾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PM2.5样本用蒸馏水处理制成待测试样.若测得该试样所含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及其平均浓度如表:
离 子K+Na+NH4+SO42-NO3-Cl-
浓度(mol•L-14×10-66×10-62×10-54×10-53×10-52×10-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PM2.5试样的pH为4.
(2)为了减少污染,可对含SO2的烟气进行洗涤,以下物质可作洗涤剂的是B.
A.BaCl2       B.Ca(OH)2 C.HNO3      D.NaHSO3
(3)NOx是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化器,可有效降低NOX的排放.
①当尾气中空气不足时,NOX在催化转化器中被还原成N2排出,已知信息如下:
N2(g)+O2(g)═2NO(g)△H1=+180kJ/mol
2C(s)+O2(g)═2CO(g)△H2=-222kJ/mol
C(s)+O2(g)═CO2(g)△H3=-394kJ/mol
则NO(g)与CO(g)进行催化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CO(g)=N2(g)+CO2(g)△H═-746KJ/mol.
②当尾气中空气过量时,催化转化器中的金属氧化物吸收NOX生成硝酸盐,然后将硝酸盐溶于水,可用电化学降解来治理水中硝酸盐的污染,在酸性条件下,电解NO3-的原理如图所示:写出阴极电极反应式2NO3-+10e-+12H+=6H2O+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1)西班牙的瑞奥汀托河是一条酸河,河水中含有硫酸亚铁和硫酸.经调查发现,这是由于上游河床含有黄铁矿(FeS2,铁为+2价),在水中氧的作用下,发生了反应:2FeS2+7O2+2H2O═2FeSO4+2H2SO4.反应中FeS2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FeSO4、H2SO4,当有1mol FeS2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14mol.
(2)某同学打算用稀硫酸与金属锌反应制备标准状况下的氢气224ml,为防止硫酸过量而造成浪费,实验中应需要硫酸0.01mol.
(3)实验室现有一瓶稀硫酸如图A所示,B为空瓶,若利用A瓶中的稀硫酸配制B瓶上标签所示稀硫酸240ml,需要准备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和250mL容量瓶,所需A瓶中稀硫酸的体积125.0mL.在配制溶液时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会造成所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操作是(填序号)①③.
①稀释的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未洗涤烧杯
②趁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中并定容
③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于是又加水
④容量瓶中原有少量蒸馏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世界环保联盟建议全面禁止使用氯气用于饮用水的消毒,而建议采用高效“绿色”消毒剂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是一种极易爆炸的强氧化性气体,易溶于水、不稳定、呈黄绿色,在生产和使用时必须尽量用稀有气体进行稀释,同时需要避免光照、震动或加热.实验室以电解法制备ClO2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NCl3是黄色黏稠状液体或斜方形晶体,极易爆炸,有类似氯气的刺激性气味,自燃爆炸点为95℃,在热水中易分解,在空气中易挥发,不稳定.②气体B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2HCl $\frac{\underline{\;高温\;}}{\;}$NCl3+3H2↑;.实验室制备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 $\frac{\underline{\;\;△\;\;}}{\;}$CaCl2+2NH3↑+2H2O.为保证实验的安全,在电解时需注意的问题是:①控制好生成NCl3的浓度;②控制好反应温度.
(2)NCl3与NaClO2(亚氯酸钠)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6混合,在溶液中恰好反应生成ClO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Cl3+6ClO2-+3H2O=6ClO2↑+NH3↑+3Cl-+3OH-,.
(3)ClO2很不稳定,需随用随制,产物用水吸收得到ClO2溶液.为测定所得溶液中ClO2的含量,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准确量取ClO2溶液10mL,稀释成100mL试样;
步骤2:量取V1 mL试样加入到锥形瓶中,调节试样的pH≤2.0,加入足量的KI晶体,摇匀,在暗处静置30min
步骤3: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c mol/L 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2S2O3溶液V2 mL.(已知I2+2S2O32-=2I-+S4O62-
①上述步骤3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溶液蓝色变为无色,且30s内不变色;
②根据上述步骤可计算出原ClO2溶液的浓度为$\frac{135c{V}_{2}}{{V}_{1}}$g/L(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4)在一定温度下,溶质溶解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浓度之比是一个常数K,若c(A)、c(B)(g•L${\;}^{_}$)分别表示溶质在A、B两种溶剂中的浓度,则有$\frac{c(A)}{c(B)}$=K.对于而言,$\frac{c({I}_{2}^{CC{l}_{4}})}{c({I}_{2}^{{H}_{2}O})}$=85.现有2.0L碘水,其中含I20.020g,若用CCl4萃取,按两种方法萃取:第一种方法用50mLCCl4萃取一次;第二种方法是分两次萃取,每次用25mLCCl4.为了比较哪种方法效果好,需求算两种情况下碘水中残余的质量.第一种方法碘水中残余的质量0.0064g,第二种方法碘水中残余的质量0.004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药品保存时对瓶塞使用错误的是(  )
A.保存固体碘时不用铁塞B.保存汽油时用橡皮塞
C.保存硫化钠时用橡皮塞D.保存硝酸时不用橡皮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两瓶溶液,A溶液:1L 1mol•L-1的纯碱溶液;B溶液:1L 1.25mol•L-1?的盐酸.试计算在下列两种情况下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各多少升?(忽略CO2溶解于水)
(1)将A逐滴加入到B中;
(2)将B逐滴加入到A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CuCO3•Cu(OH)2,还含有少量的SiO2和铁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的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B中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若要检验溶液B中Fe2+,最适宜选用的试剂为a(填字母).
a.KMnO4溶液           b.铁粉           c.NaCl溶液            d.KSCN溶液
(2)向溶液B中加入H2O2溶液的目的是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2O2+2Fe2++2H+=2Fe3++2H20;实验室选用H2O2而不用Cl2作氧化剂,除考虑环保因素外,另一原因是不会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3)由溶液D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等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了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引流.
(4)将制得的胆矾样品用热重仪进行热重分析,热重仪原理及热重计录如下:

写出212~250℃温度范围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H2O$\frac{\underline{\;\;△\;\;}}{\;}$Cu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H>0时反应放热,△H<0时反应吸热
C.△H越大,说明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H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同系物的是(  )
A.C2H4  C3H6B.C2H6  C3H8C.CH4、H2D.C2H2、C3H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