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①银氨溶液的化学式为: Ag(NH3)2OH ②反应结束后试管C底部有黑色 沉淀生成, ③分离出上层清液和底部黑色 固体备用. |
分析 (1)甲酸(HCOOH)遇浓硫酸分解生成CO和H2O,C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甲酸脱水;
(2)A中软管可使下方生成的气体的气压转移到液体的上方;
(3)①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与b对比;
②由a可知溶液为碱性,由b、c可知b中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气体为氨气,即试管C中反应生成碳酸铵;
(4)Ag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银、二氧化氮;
(5)①银氨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AgCl和氯化铵;
②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遵循电子守恒.
解答 解:(1)甲酸(HCOOH)遇浓硫酸分解生成CO和H2O,C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甲酸脱水,则体现浓硫酸的脱水性,故答案为:脱水性;
(2)A中软管可使下方生成的气体的气压转移到液体的上方,即其作用为恒压,使甲酸溶液能顺利滴下,故答案为:恒压,使甲酸溶液能顺利滴下;
(3)①取新制的银氨溶液滴加几滴Ba(OH)2溶液,无明显现象,为b、c的对比试验,排除银氨溶液对产物检验的干扰,
故答案为:对比试验,排除银氨溶液对产物检验的干扰;
②由a可知溶液为碱性,由b、c可知b中生成白色沉淀为碳酸钡,气体为氨气,即试管C中HCOOH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铵,所以上层清液中产物成分为(NH4)2CO3或NH4+、CO32-,故答案为:(NH4)2CO3或NH4+、CO32-;
(4)Ag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银、二氧化氮,则证明黑色固体的成分是Ag的方法为取少量上述黑色固体,用蒸馏水洗净,滴加浓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滴加NaCl 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说明黑色固体为单质银,
故答案为:滴加浓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并有少量红棕色气体产生,继续滴加NaCl 溶液,能产生白色沉淀;
(5)①银氨溶液与盐酸反应生成AgCl和氯化铵,该离子反应为[Ag(NH3)2]++OH-+3H++Cl-=AgCl↓+2NH4++H2O,故答案为:[Ag(NH3)2]++OH-+3H++Cl-=AgCl↓+2NH4++H2O;
②AgCl中加入羟氨(NH2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3.3g羟氨,n(NH2OH)=$\frac{3.3g}{33g/mol}$=0.1mol,由电子守恒可知,理论上可得银的质量为$\frac{0.1mol-[0-(-1)]}{1-0}$×108g/mol=10.8g,故答案为:10.8.
点评 本题考查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把握甲酸中含-CHO与银氨溶液的反应及产物的检验设计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及实验能力的综合考查,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锰价电子排布为3d74s0 | B. | Bi是d区金属 | ||
C. | 该晶体的化学式为MnBi | D. | 该合金堆积方式是简单立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反应 | 大气固氮 N2(g)+O2(g)?2NO(g) | 工业固氮 N2(g)+3H2(g)?2NH3(g) | |||
温度/℃ | 27 | 2000 | 25 | 400 | 450 |
K | 3.8×10-31 | 0.1 | 5×108 | 0.507 | 0.15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8gFe与0.5 molCl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5NA | |
B. | 常温常压下,19 g D3O+含有10 NA个电子 | |
C. | 室温时,0.1 mol/L Na2CO3溶液中所含Na+数为0.2NA | |
D. | 25℃时,1 L pH=12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的数目为0.01 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取样,进行焰色反应 | |
B. | 取样,滴加酚酞试液 | |
C. | 取样,加入足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 | |
D. | 取样,加入足量BaCl2溶液,再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选项 | A | B | C | D |
操作或装置 | ||||
目的 |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 | 分离Na2CO2溶液和CH3COOC2H5的混合物 | 做“白色”喷泉实验 | 用NaOH溶液滴定稀盐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