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书写不正确的是
A.钠跟水反应:2Na + 2H2O = 2Na+ + 2OH- + H2↑
B.铁粉跟稀硫酸反应:Fe + 2H+ = Fe2++ H2↑
C.氢氧化钡溶液跟稀硫酸反应:Ba2+ + SO42- = BaSO4↓
D.碳酸钙跟盐酸反应:CaCO3 + 2H+ = Ca2+ +H2O + CO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实验室制取氯气除了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外还可利用下列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该反应的优点是反应产生氯气速度快、不需加热。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 是氧化剂,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量之比为 。
(2)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实验室配制好2.0 mol·L-1的NaOH溶液,需要这种溶液 mL才能与2.24 L氯气(标准状况)恰好完全反应。
(4)已知Br2的水溶液因浓度不同而呈现橙色或红棕色,NaBr溶液中缓缓通入Cl2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请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情况: 。
(5)现需490 mL 2.0 mol·L-1NaOH溶液:
①所需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
②上述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天平(含砝码)、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
③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结果偏高的是 。
A.定容时俯视 |
B.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
C.溶解所用烧杯未洗涤 |
D.NaOH溶解后,未冷却即进行实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四川省资阳市高二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分子中,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空间构型也相同的是
A.BeCl2 CO2 B.H2O SO2 C.BF3 NCl3 D.SiCl4 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S-32 O-16 )
A.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含有2NA个氦原子
B.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常温常压下,64g S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用氨气氮肥的制备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A.NH3+NaCl+H2O+CO2=NaHCO3+NH4Cl
B.2NH3+CO2=2H2O+CO(NH2)2
C.8NH3+3Cl2=N2+6NH4Cl
D.NH3+HCl=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无色透明的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a+、K+、CO32-、NO3- B、Cu2+、Al3+、SO42-、NO3-
C、 K+、Fe2+、NH4+、NO3- D、NH4+、Na+、NO3-、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2KNO3+S+3CK2S+N2↑+3CO2↑,该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A.C B.N C.N和S D.N和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A .氯、溴、碘 B .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6-2017学年吉林长春十一高中等两校高二上期末化学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经测定由C3H7OH和C6H12组成的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为8%,则此混合物中氢的质量分数是
A. 78% B. 22% C. 14% D. 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