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为了确定乙醇的结构是CH3OCH3还是CH3CH2OH,某化学兴趣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装置的实验(图中固定、夹持装置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盛装试剂,A中装入足量金属钠,C中装入足量氧化铜,B中装入59ml密度为0.78g/cm3的乙醇,D中装入相应试剂后称重为m1 g,连接好装置;
③打开活塞K通入一会儿氦气,后关闭活塞K;
④点燃C 处酒精灯,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将B处活塞打开,慢慢滴下乙醇,待乙醇全部放下后,关闭B处活塞;
⑤打开活塞K,缓慢通入一会儿氦气,后关闭活塞K;
⑥停止加热,拆卸装置,称量D的质量为m2 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B仪器的名称是
 

(2)实验过程中,A处实验现象为
 

(3)当m2-m1=
 
时,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A处发生化学的方程式为
 

(4)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可将通入的氦气换成通入空气
b.可将氧化铜换成氧化铁
c.装置D中可盛装浓硫酸、无水CaCl2、碱石灰
d.若所用金属钠少量被氧化时,不会影响D中的质量变化.
考点: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根据装置中的仪器分析;
(2)A处的反应为钠与乙醇反应,根据钠的密度及其反应原理分析实验现象;
(3)根据乙醇的量计算生成氢气的量,再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产生水的质量来分析;
(4)a.根据氦气的作用分析;
b.根据实验目的分析;
c.装置D是装固体干燥剂的;
d.根据实验原理目的分析.
解答: 解:(1)B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故答案为:分液漏斗;
(2)A处的反应为钠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又钠的密度比乙醇大,所以实验现象为产生气泡,金属钠沉在溶液底部,故答案为:产生气泡,金属钠沉在溶液部;
(3)根据题意,乙醇的物质的量为
59ml×0.78g/cm3
46g/mol
=1mol,则根据2Na+2C2H5OH→2C2H5ONa+H2↑,所以生成的氢气为0.5mol,再根据C中的反应,量计算生成氢气的量,再根据氢守恒还原氧化铜产生0.5mol水,所以m2-m1=0.5×18=9g,
故答案为:9;2Na+2C2H5OH→2C2H5ONa+H2↑;
(4)a.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对D的质量差会产生误差,故a错误;
b.可将氧化铜换成氧化铁,不影响氢气还原生成水的量,故b正确;
c.装置D是固体干燥剂,不能盛装浓硫酸,故c错误;
d.若所用金属钠少量被氧化时,因为氧化钠不与乙醇反应,所以不会影响D中的质量变化,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机物乙醇分子组成的确定,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弄清钠与乙醇反应的本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8g O2含有0.5 NA个电子
B、0.1mol/L 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 NA
C、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常温常压下,14 g 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氨气和氢气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则氨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B、1:2
C、2:1D、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0.1 mol?L-1 NaCl溶液中含0.1NA个Na+
B、22.4L NH3含4NA个原子
C、标准状况下,22.4L H2O中含有10NA个电子
D、NA个SO2分子的质量为64 g/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苯与液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某校学生为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关闭K2,开启K1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过一会儿,在(Ⅲ)中可能观察的现象是
 

(2)整套实验装置中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有
 
(填装置序号).
(3)反应结束后要使装置I中的水倒吸入装置Ⅱ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简述这一操作方法
 

(4)你认为通过该实验后,有关苯跟溴反应的原理方面能得出的结论是(以化学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日常生活用的火柴头上含有KClO3、MnO2、S,设计了以下实验流程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验证气体A,按下图甲所示进行实验:
i.指出装置中的错误之处
 

ii.用改进后装置进行实验:在漏斗下点燃火柴,然后往右拉动注射器活塞,当观察到
 
时,即可证明火柴头上含有S元素.

(2)步骤②的实验操作装置如上图乙所示,其中,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3)要证明火柴头中含有Cl元素的后续实验步骤是
 

(4)有学生提出检验火柴头上KClO3另一套实验方案:

有关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氨基甲酸铵(NH2COONH4)分解反应平衡常数和水解反应速率的测定.
(1)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2NH3(g)+CO2(g).
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列于下表:
温度(℃)15.020.025.030.035.0
平衡总压强(kPa)5.78.312.017.1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10-3mol/L)2.43.44.86.89.4
①可以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B.密闭容器中总压强不变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②根据表中数据,列式计算25.0℃时的分解平衡常数:
 

③取一定量的氨基甲酸铵固体放在一个带活塞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在25℃下达到分解平衡.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
 
(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2)已知:NH2COONH4+2H2O?NH4HCO3+NH3?H2O.该研究小组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溶液测定水解反应速率,得到c(NH2COO-)随时间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④计算25℃时,0~6min氨基甲酸铵水解反应的平均速率
 

⑤根据图中信息,如何说明水解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探究乙炔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工业用电石与水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推测在制得的乙炔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碳化钙的电子式
 
,甲同学实验中两个主要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为了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实验时常用
 
代替水.
(3)甲同学设计的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炔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炔
(4)乙同学推测此乙炔中必定含有一种杂质气体,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验证过程中用
 
除去.
(5)为验证乙炔与溴水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的溶液的酸性,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德国化学家凯库勒认为,苯分子的结构中碳碳间以单、双键交替排列结合成环状.为了验证凯库勒的观点,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①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连接好仪器;
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③在A中加入适量的苯和液溴的混合液体,再加入少量铁粉,塞上橡皮塞,打开K1、K2、K3止水夹;
④待烧瓶C中收集满气体后,将导管b的下端插入烧杯D里的水中,挤压预先盛有水的胶头滴管,观察实验现象.
(1)A中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能证明凯库勒观点错误的实验现象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烧瓶C的容积为500mL,收集气体时,由于空气未排尽,最终水未能充满烧瓶,假设烧瓶中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7.9,则实验结束后,进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为
 
mL(空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以29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