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相等的①NH4Cl、②(NH4)2SO4、③NH4HSO4溶液:c(NH)大小顺序为①>②>③
B.0.2 mol·L-1CH3COOH溶液和0.2 mol·L-1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c(CH3COOH)+c(H+)-c(OH-)=0.1 mol·L-1
C.0.1 mol·L-1 NaHCO3溶液中:c(Na+)+c(H+)+c(H2CO3)=c(HCO)+c(CO)+c(OH-)
D.0.1 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 C(s)+O2(g)CO2(g) ΔH=-akJ·mol-1
CaCO3(s)CaO(s)+CO2(g) ΔH=+bkJ·mol-1
(1) 欲使1t CaCO3(s) 完全分解,需要提供多少热量?
(2) 若通过煤炭燃烧提供上述分解所需的热量,则至少需要燃烧煤碳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金属被腐蚀的本质是M+nH2O===M(OH)n+H2↑
B.马口铁(镀锡铁)镀层破损后被腐蚀时,首先是镀层被氧化
C.金属在一般情况下发生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D.常温下,置于空气中的金属主要发生化学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是小明做完铜、锌原电池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和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构成原电池正极和负极的材料必须是两种金属
B.由铜、锌作电极与硫酸铜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负极
C.电子沿外导线由锌流向铜,通过硫酸溶液被氢离子得到而放出氢气
D.铜锌原电池工作时,若有13克锌被溶解,电路中就有0.4 mol电子通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电池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6H12O6+6H2O—→6CO2↑+24H++24e-
C.放电过程中,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1 mol氧气,理论上能生成标准状况下CO2气体 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5 ℃时,0.1 mol Na2CO3与盐酸混合得到一组体积为1 L的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A.W点所示的溶液中:c(CO)=c(HCO)>c(OH-)>c(H+)
B.pH=4的溶液中:c(H2CO3)+c(HCO)+c(CO)=0.1 mol·L-1
C.pH=8的溶液中:c(Na+)>c(HCO)>c(CO)>c(H2CO3)
D.pH=11的溶液中:c(Na+)+c(H+)=c(OH-)+c(Cl-)+c(CO)+c(H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A |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 | 溶液不呈血红色 | 稀HNO3不能将Fe氧化为Fe3+ |
B |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 | 出现白色沉淀 | H2SiO3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 |
C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与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会导致物质化学性质的不同。下列各项事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苯酚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乙醇不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苯酚苯环上的氢比苯分子中的氢更容易被卤原子取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探究一溴环己烷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发生的是水解反应还是消去反应,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甲: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稀硝酸中和NaOH,然后再滴入AgNO3溶液,若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溴水,若溶液颜色很快褪去,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丙:向反应混合液中滴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颜色变浅,则可证明发生了消去反应。
则有关上述实验方案叙述( )
A、甲正确 B、 乙正确 C、 丙正确 D、上述实验方案都不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