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相对分子质量 | 密度(g/cm-3) | 沸点/℃ |
苯酚 | 94 | 1.0722 | 182 |
丙酮 | 58 | 0.7898 | 56.5 |
异丙苯 | 120 | 0.8640 | 153 |
分析 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由给予的反应信息,异丙苯与氧气在反应器A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在蒸发器中分离出
,未反应的异丙苯进行循环利用,
在分解釜中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得到
、
,在中和釜中加入Z,目的是中和硫酸,且不能与苯酚反应,可以是碳酸氢钠,然后用水洗涤,再经过蒸馏,由于丙酮的沸点低于苯酚,则T为丙酮、P为苯酚.
(1)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①在A中发生,反应②在C中发生;
(2)反应②的△H<0,为放热反应,含有过氧化物,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爆炸;
(3)在反应器A发生信息中的反应①,应通入氧气或空气;
(4)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浓硫酸腐蚀性强,会腐蚀设备;
(5)加入的Z中和硫酸,且不能与苯酚反应;
(6)沸点越低越先蒸出,处于蒸馏塔的上部;
(7)由异丙苯最终得到苯酚和丙酮,原子利用率高.
解答 解:用异丙苯氧化法生产苯酚和丙酮,由给予的反应信息,异丙苯与氧气在反应器A中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在蒸发器中分离出
,未反应的异丙苯进行循环利用,
在分解釜中在浓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得到
、
,在中和釜中加入Z,目的是中和硫酸,且不能与苯酚反应,可以是碳酸氢钠,然后用水洗涤,再经过蒸馏,由于丙酮的沸点低于苯酚,则T为丙酮、P为苯酚.
(1)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①在反应器中发生,即A装置,反应②在分解釜中进行,即C装置,
故答案为:A;C;
(2)反应②的△H<0,为放热反应,有过氧化物存在,温度过高会导致爆炸,反应温度控制在50-60℃,
故答案为:放热;温度过高会导致爆炸;
(3)在反应器A发生信息中的反应①,故需要氧气或空气,
故答案为:氧气或空气;
(4)在浓硫酸作条件下分解得到
、
,浓硫酸作作催化剂,浓硫酸腐蚀性强,容易腐蚀设备,
故答案为:催化剂;腐蚀设备;
(5)加入Z的目的是中和硫酸,且不能与苯酚反应,
a.NaOH能与硫酸、苯酚反应,故不选;
b.CaCO3为固体,且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阻止碳酸钙与硫酸的反应,故b不选;
c.NaHCO3能与硫酸反应,不与苯酚反应,故c选;
d.CaO能与苯酚反应,且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会阻止碳酸钙与硫酸的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6)由于丙酮的沸点低于苯酚,沸点越低越先蒸出,处于蒸馏塔的上部,则T为丙酮、P为苯酚,
故答案为:丙酮;苯酚;丙酮的沸点低于苯酚;
(7)由异丙苯最终得到苯酚和丙酮,整个过程原子利用率高,故答案为:原子利用率高.
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方案,涉及对化学工艺流程、装置及试剂的分析评价等,关键是根据实验目的与给予的反应信息理解工艺流程原理,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淀粉和纤维素都可用(C6H10O5)n表示,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 |
B. | ![]() | |
C. | Fe-2e-═Fe2+可表示钢铁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 |
D. | 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vA=0.005 mol•(L•min)-1 | B. | vC=0.025mol•(L•min)-1 | ||
C. | vB=0.150mol•(L•min)-1 | D. | vD=0.015mol•(L•min)-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3H6O2 | B. | C2H6O | C. | C2H4O | D. | CH4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H3CH2COOCH(CH3)2 | B. | CH3CH2COOCH2CH=CH2 | ||
C. | (CH3)2CHCOOCH2CH(CH3)2 | D. | CH3CH2CH2COOCH2CH(CH3)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铝片加入到少量浓烧碱溶液中:Al+3OH-═Al(OH)3 | |
B. | 向明矾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使SO42-全部沉淀:2Al++6OH-+3SO42-+3Ba2+═2Al(OH)3↓+3BaSO4↓ | |
C. | 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反应至中性:2H++2OH-+SO42-+Ba2+═BaSO4↓+2H2O | |
D. | 用惰性电极电解 饱和氯化钠溶液:2Cl-+2H+═H2↑+Cl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c(SO2)(mol•L-1) | 1.00 | 0.50 | 0.23 | 3.00×10-37 | 3.00×10-37 | 3.00×10-37 |
c(CO)(mol•L-1) | 4.00 | 3.00 | 2.46 | 2.00 | 2.00 | 2.00 |
实验 编号 | T(℃) | SO2初始浓度 (mol•L-1) | CO初始浓度 (mol•L-1) | 催化剂 |
Ⅰ | 260 | 1.00 | 3.00 | Cr2O3 |
Ⅱ | Fe2O3 | |||
Ⅲ | 380 | |||
Ⅳ | 4.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