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已知下列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H=-24.8kJ/mol①
3Fe2O3(s)+CO(g)═2Fe3O4(s)+CO2(g)△H=-47.2kJ/mol②
Fe3O4(s)+CO(g)═3FeO(s)+CO2(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能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H=-297 KJ•mol-1
(2)△H2=-78.64kJ•mol-1
(3)恒温恒容时,1mol SO2和2mol 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比|△H2|大(填“大”、“小”或“相等”).
(4)将Ⅲ中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2mol,若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则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2SO2+O2+4OH-═2SO42-+2H2O.
(5)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2mol SO2 和1mol O2;(乙) 1mol SO2 和0.5mol O2;(丙) 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B
A.容器内压强p:p=p>2p        B.SO3的质量m:m=m>2m
C.c(SO2)与c(O2)之比k:k=k>k   D.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Q>2Q
(6)某SO2(g)和O2(g)体系,时间t1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不改变SO2(g)和O2(g)的量,则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动的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SO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t3~t4
(7)各阶段平衡时对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1~t2t3~t4t5~t6t6~t7
K1K2K3K4
K1、K2、K3、K4之间的关系为K4=K3<K2=K1

分析 (1)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196.6KJ•mol- 1计算;
(3)恒温恒容时,开始为1molSO2和2molO2 与开始为1molSO2和1molO2 相比,开始为1molSO2和2molO2 的SO2转化率高;
(4)反应最后得到硫酸钠,根据钠原子、硫原子原子守恒计算;
(5)恒温恒容,甲与乙起始n(SO2):n(O2)=2:1,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甲中转化率增大;丙按化学计量数转化到左边可得n(SO2)=2mol,n(O2)=1mol,与甲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6)t2~t3段正逆速率都加快,且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t4~t5段正逆速率都加快,且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故t2~t3段为增大压强,t4~t5段为升高温度;
t2~t3段为增大压强后,平衡正向移动,SO3的含量升高,至t3~t4平衡时含量达最高;
(7)根据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增大,K减小.

解答 解:(1)燃烧热是指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所以,硫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图1可知1molS(s)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297KJ,所以,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H=-297 KJ•mol-1
故答案为:S(s)+O2(g)═SO2(g)△H=-297 KJ•mol-1
(2)由图1可知,参加反应的n(SO2)=1mol-0.2mol=0.8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g)=2SO3(g)△H=-196.6kJ•mol- 1;可知,△H2=0.4△H=0.4×-196.6kJ•mol- 1=-78.64kJ•mol-1
故答案为:-78.64kJ•mol-1
(3)恒温恒容时,开始为1molSO2和2molO2 与开始为1molSO2和1molO2 相比,增大氧气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开始为1molSO2和2molO2 的SO2转化率高,放出热量的数值比|△H2|大.
故答案为:大;
(4)反应最后得到硫酸钠,根据钠原子、硫原子原子守恒,n(NaOH)=2n(S)=2×(0.2+0.8)mol=2mol.
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是SO2被O2氧化,离子方程式为2SO2+O2+4OH-═2SO42-+2H2O.
故答案为:2mol;2SO2+O2+4OH-═2SO42-+2H2O;
(5)A、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压强P=P,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增大一倍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P<P<2P,故P=P<2P,故A错误;
B、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质量m=m,乙等效为在甲到达平衡的基础上,再减少1mol SO2和0.5mol O2,减小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减小,则SO3的质量m>2m,故m=m>2m,故B正确;
C、对于甲、乙,SO2、O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c(SO2)与c(O2)之比为定值2:1,丙为分解反应,丙中c(SO2)与c(O2)之比为2:1,故k=k=k=2,故C错误;
D、甲与丙为等效平衡,平衡时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相等,故Q+Q=197,甲等效为在乙的基础上减小一半压强,平衡向逆反应移动,SO2转化率减小,故Q=197-Q>2Q,故D错误;
故选B;
(6)t2~t3段正逆速率都加快,且v(正)>v(逆),平衡正向移动;t4~t5段正逆速率都加快,且v(正)<v(逆),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若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若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t2~t3段为增大压强,t4~t5段为升高温度;t2~t3段为增大压强后,平衡正向移动,SO3的含量升高,至t3~t4平衡时含量达最高;
故答案为:升高温度;t3~t4
(7)由(4)的分析可知t2~t3段为增大压强,则K2=K1;t4~t5段为升高温度,则K3<K2;所以K4=K3<K2=K1
故答案为:K4=K3<K2=K1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移动与计算、反应热知识、等效平衡等,难度较大,注意理解等效平衡等,关键在于读图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研究CO、NO2、SO2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I2O5可使H2S、CO、HCl等氧化,常用于定量测定CO的含量.已知:
2I2(s)+5O2(g)=2I2O5(s)△H=-75.56kJ•mol-1
2CO(g)+O2(g)=2CO2(g)△H=-566.0kJ•mol-1
写出CO(g)与I2O5(s)反应生成I2(s)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5CO(g)+I2O5(s)=5 CO2(g)+I2(s)△H=-1377.22kJ/mol.
(2)已知反应:NO2(g)+SO2(g)?SO3(g)+NO(g)的△H=-41.8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b.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frac{8}{3}$.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
①该反应在40℃和60℃时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若K1大于K2,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②该反应的焓变为△H,活化能为E0,下列能量关系图(图1)合理的是B.
(4)某温度时,根据的H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同一图(图2)中绘出CH3OH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0.5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与氢气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2NH3(g)△H=a kJ•mol-1,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200300400
K1.00.860.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frac{{c}^{2}(N{H}_{3})}{c({N}_{2})•{c}^{3}({H}_{2})}$,a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
(2)200℃时,向此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N2和0.80mol的H2,反应初始6s内达到了平衡状态,N2的平均反应速率v(N2)=0.03mol•L-1•s-1.则6s时NH3的物质的量为0.18mol,c(N2)=0.22mol•L-1;此时N2的转化率为45%,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氩气,N2的转化率不变(填“增大”“不变”“减小”).
(3)400℃时,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2,测得氨气、氮气、氢气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mol、2mol、1mol时,该反应的v(N2)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v(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2.氢化镁(化学式为MgH2)是一种常用的焰火剂,遇水易发生反应.某兴趣小组拟用如装置制备氢化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体流向的连接顺序为i e f d c j k a (jk可颠倒)(填仪器接口处的字母编号).
(2)用连接好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cadb(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下列步骤).
a.加热反应一段时间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
c.收集气体并检验纯度                       d.停止加热,充分冷却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热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4)无水氯化钙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玻璃管中,使氢化镁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请简述如何检验E装置的气密性:方法①:检验E装置的气密性时,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的出口浸入水槽的水中,手握住烧瓶,有气泡从导管口逸出,放开手后,有少量水进入导管,表明装置不漏气.
方法②:用弹簧夹夹住i处橡胶管,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中的水面高于烧瓶内的水面.停止加水后,漏斗内与烧瓶中的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装置不漏气..
(5)氢化钠(NaH)也是一种金属氢化物,常用作缩合剂、烷化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氢化钠与氢化镁,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将少许固体放入适量水中,如果出现浑浊,则为MgH2,如果不出现浑浊,则为Na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9.T℃时在2L刚性密闭容器中使X(g)与Y(g)发生反应生成Z(g).反应过程中X、Y、Z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1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Y的体积分数φ(Y)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3X(g)+Y(g)?2Z(g)
B.反应进行的前3min内,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v(X)=0.2mol•(L•min)-1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减小
D.其它条件不变,使用催化剂,则反应进程可能如图3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质一定属于烯烃的是(  )
A.C4H10B.C2H4C.C4H8D.C6H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6.推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常涉及到.同学们要学会从实验数据、物质已知的性质、题给信息等各种渠道收集证据,对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基于这些证据进行分析推理,最后形成科学结论.
(一) 有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SO42-、CO32-、NH4+、Cl-、Ba2+、Cu2+中的一种或几种,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①取100ml溶液往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0.224L(标况下)气体产生;
②另取100ml溶液滴加足量Ba(NO32溶液,有4.2g白色沉淀生成
③继续向②中的溶液滴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0.672L(标况下);
根据以上事实判断:
(1)肯定存在的是CO32-、SO42-、NH4+、K+
(2)肯定不存在的是Cu2+,Ba2+
(3)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Cl-.请简述证明该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现象、结论)将②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若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氯离子,否则不含氯离子
(二).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表回答问题.
实验序号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
将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生成白色沉淀
将氯水滴加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氯水中不仅有H+还有HClO
将氯水滴加到淀粉-KI试纸上淀粉-KI试纸变蓝
(I2遇淀粉变蓝)
氯水中有Cl2
将足量的氯水滴加到NaHCO3溶液中有气泡生成
(1)实验①和实验④得出的结论
①氯水中含有Cl-,④氯水中含有H+
(2)指出实验②中的“实验现象”为紫色石蕊先变红后褪色.
(3)实验③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Cl2+2I-=2Cl-+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分散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散系的分类:
B.用平行光照射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可以加以区分
C.如图显示的是树林的晨曦,该现象与丁达尔效应有关
D.在Fe(OH)3胶体中加入过量硫酸后会出现红褐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分类学习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单质--铝 石墨 氮气
B.混合物--空气 粗盐 牛奶
C.碱--烧碱 纯碱 熟石灰
D.氧化物--氧化铜 二氧化锰 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