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6.铁是广泛应用的金属.
(1)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VIII族,工业上通常采用高炉炼铁的方法制得单质铁,请写出用赤铁矿与CO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请补充完成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操作步骤:
①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
③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   
 ④停止加热.
粉煤灰中含有SiO2、Al2O3、Fe2O3等,某实验室对其进行处理的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3)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写出生成NH4Fe(SO42的化学方程式Fe2O3+4NH4HSO4$\frac{\underline{\;400℃\;}}{\;}$2 NH4Fe(SO42+2NH3↑+3H2O.
在物质分类体系中,NH4Fe(SO42、NH4Al(SO42不属于d(填字母).
a.硫酸盐   b.复盐   c.强电解质   d.共价化合物
(4)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SiO2,其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5)已知KSP[Fe(OH)3]=4×10-38,KSP[Al(OH)3]=1×10-33.为实现步骤③的实验目的,应使溶液中c(Fe3+)、c(Al3+)均小于或等于1×10-9 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则溶液A至少应调节到pH=6;用NH4HCO3调节pH的实验原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H++HCO3-=H2O+CO2↑.
(6)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所需的仪器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玻璃棒、蒸发皿,得到的晶体主要成份是(NH42SO4(填化学式).第⑤步所加试剂D是NaOH溶液;第⑥步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4]-+CO2+H2O=Al(OH)3↓+HCO3-

分析 (1)Fe位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高温条件下,氧化铁和C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和二氧化碳;
(2)制备Fe(OH)3胶体的步骤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粉煤灰中含有SiO2、Al2O3、Fe2O3等,加入硫酸氢铵加热,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则Al2O3、Fe2O3都和硫酸氢铵反应,同时还有氨气生成,得到熟料;熟料水浸后过滤得到滤渣为SiO2,滤液中含有NH4Fe(SO42、NH4Al(SO42等,向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调节溶液的pH,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沉淀,同时得到滤液C,滤液C中含有硫酸铵,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铵晶体;
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于强碱,所以试剂D为NaOH,得到的滤液中含有偏铝酸钠和NaOH,向滤液E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3)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氧化铝和硫酸氢铵反应生成NH4Fe(SO42、氨气和水;
在物质分类体系中,NH4Fe(SO42、NH4Al(SO42属于硫酸盐、复盐,且离子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
(4)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
(5)根据KSP[Al(OH)3]=1×10-33;c(Al3+)均小于或等于1×10-9 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此时c(OH-)=$\root{3}{\frac{1×1{0}^{-33}}{1×1{0}^{-9}}}$=1×10-8;在酸性溶液中,H++HCO3-=H2O+CO2↑;
(6)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滤液C得到硫酸铵,所需的仪器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玻璃棒、蒸发皿;第⑤步所加试剂NaOH,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第⑥步通入过量二氧化碳生成Al(OH)3

解答 解:(1)铁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第四周期、第VIII族; 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可知赤铁矿与CO反应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故答案为:第四周期第VIII族;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制备Fe(OH)3胶体的步骤是:向沸水中逐滴加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变为红褐色即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故答案为:②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③液体呈红褐色;
  粉煤灰中含有SiO2、Al2O3、Fe2O3等,加入硫酸氢铵加热,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则Al2O3、Fe2O3都和硫酸氢铵反应,同时还有氨气生成,得到熟料;熟料水浸后过滤得到滤渣为SiO2,滤液中含有NH4Fe(SO42、NH4Al(SO42等,向滤液中加入碳酸氢铵调节溶液的pH,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沉淀,同时得到滤液C,滤液C中含有硫酸铵,蒸发结晶得到硫酸铵晶体;
氢氧化铝能溶于强碱溶液而氢氧化铁不溶于强碱,所以试剂D为NaOH,得到的滤液中含有偏铝酸钠和NaOH,向滤液E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碳酸氢钠,过滤得到氢氧化铝沉淀;
(3)第①步得到的“熟料”中可溶性的成分主要是NH4Fe(SO42、NH4Al(SO42等,氧化铝和硫酸氢铵反应生成NH4Fe(SO42、氨气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4NH4HSO4$\frac{\underline{\;400℃\;}}{\;}$2 NH4Fe(SO42+2NH3↑+3H2O;
在物质分类体系中,NH4Fe(SO42、NH4Al(SO42属于硫酸盐、复盐,且离子化合物,且为强电解质,所以不属于共价化合物,
故答案为:Fe2O3+4NH4HSO4$\frac{\underline{\;400℃\;}}{\;}$2 NH4Fe(SO42+2NH3↑+3H2O;d;
(4)滤渣B的主要成分为SiO2,二氧化硅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32-+H2O,
故答案为:SiO2;SiO2+2OH-=SiO32-+H2O;
(5)根据KSP[Al(OH)3]=1×10-33;c(Al3+)均小于或等于1×10-9 mol•L-1可认为完全沉淀,此时c(OH-)=$\root{3}{\frac{1×1{0}^{-33}}{1×1{0}^{-9}}}$=1×10-8,溶液中氢离子浓度=$\frac{1{0}^{-14}}{1{0}^{-8}}$mol/L=10-6 mol/L,则溶液的pH=6,
在酸性溶液中,离子方程式为H++HCO3-=H2O+CO2↑;
故答案为:6;H++HCO3-=H2O+CO2↑;
(6)实验室进行第④步操作时,滤液C得到硫酸铵,所需的仪器是酒精灯、石棉网、三脚架、玻璃棒、蒸发皿;第⑤步所加试剂NaOH,生成四羟基合铝酸根离子,第⑥步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4]-+CO2+H2O=Al(OH)3↓+HCO3-
故答案为:玻璃棒;蒸发皿;(NH42SO4;NaOH溶液;[Al(OH)4]-+CO2+H2O=Al(OH)3↓+HCO3-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工业流程,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流程图整体把握、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灵活应用、对基本实验操作掌握,明确元素化合物性质、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等知识点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点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2017届江西省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标准状况下,向100 mL H2S饱和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所得溶液pH变化如图中曲线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b点水的电离程度比c点水的电离程度大

B.氢硫酸的酸性比亚硫酸的酸性强

C.原H2S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1

D.a点对应溶液的导电性比d点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过氧化氢是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它的水溶液又称为双氧水,常用作消毒、杀菌、漂白等.某化学兴趣小组取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探究了过氧化氢的性质,并准确测定了过氧化氢的含量.
Ⅰ.探究过氧化氢的性质
(1)该化学小组设计了两个实验,分别证明了H2O2的两个性质.请将他们的实验现象和验证性质填入下表:
实验所用试剂或操作实 验 现 象验证的性质
碘化钾淀粉溶液
取适量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2)常温下,向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
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
B.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
C.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发生变化
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
Ⅱ.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1)量取10.00mL密度为ρ g/mL的过氧化氢溶液,溶解后将溶液转移至250mL容量瓶(填仪器名称)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移取稀释后的过氧化氢溶液25.00mL至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酸化,用蒸馏水稀释,作被测试样.
(2)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被测试样,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请将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及化学式填写在方框里.□MnO4-+□H2O2+□H+=□Mn2++□H2O+□□
该反应体现了H2O2的还原性.
(3)滴定时,将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注入酸式  (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中.滴定到达终点的现象是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反复滴定三次,平均耗用c mol/L KMnO4标准溶液V mL,则原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为$\frac{0.085cV}{ρ}$.
(5)若滴定前滴定管尖嘴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测定结果偏高(填“偏高”或“偏低”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有关乙醇(C2H5OH)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B.C2H5OH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2:6:1
C.乙醇不能溶于水
D.C2H5OH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是$\frac{12×2}{12×2+1×6+16×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X、Y、W、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表化如下图所示.已知X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Y和Ne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相差1;W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
(1)W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第IVA族.画出X的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Z的氢化物和溴化氢相比,较稳定的是HCl(写化学式);Z的氢化物与氟化氢相比,沸点较高的是HF(写化学式).
(3)Y的金属性与Mg的金属性相比,Na(写化学式)的金属性强,请用实验证明它们金属性的相对强弱:Na与冷水剧烈反应,而Mg与冷水反应较慢.
(4)写出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NaOH+HClO4=NaCl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011年3月18日至19日,受“吃碘盐能防止核辐射”等谣言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出现抢购食盐现象.已知碘盐的主要成分是KIO3和NaCl,KIO3与NaHSO3发生反应:2KIO3+6NaHSO3═2KI+3Na2SO4+3H2SO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3Na37Cl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是7:8
B.KIO3和NaHSO3都是强电解质
C.KIO3作氧化剂发生氧化反应
D.生成1mo1KI时,转移6mo1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金属钠与干燥的氢气共热,生成白色的固体氢化钠(NaH),氢化钠是一种生氢剂,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试回答:
(1)写出金属钠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H2$\frac{\underline{\;\;△\;\;}}{\;}$2NaH
(2)固体氢化钠中的氢元素应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简述理由.还原性,因为NaH中氢元素呈-1价,是氢的最低价,只有还原性
(3)氢化钠与水反应时,被氧化的元素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写出NaHCO3在水中电离的方程式NaHCO3=Na++HCO3-,其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HCO3-+H2O?H2CO3+OH-
(2)金属Mg放入NH4Cl溶液中产生H2的过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Mg+2NH4++2H2O=2NH3•H2O+Mg2++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含大量Fe3+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O32-
C.在能与铝置换出氢气的溶液中:NH4+、Al3+、SO42-、NO3-
D.常温时,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