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如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X、Y、Z、W为短周期元素,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ZW
 T 
A.X、W、Z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
B.Y、Z、W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
C.YX2晶体熔化、液态WX3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2X3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分析 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应位于第二周期,且应处于周期表中右半部分,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且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那么X为O,W为S,据此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解答 解:X、Y、Z、W为短周期元素,由元素周期表可知:X应位于第二周期,且应处于周期表中右半部分,W与X处于同一主族,且W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X元素的2倍,那么X为O,W为S,那么Z为P,T为As,Y为Si,
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O>S>P,故H2O>H2S>H3P,故A错误;
B、S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单质,常在火山口附近,故B错误;
C、YX2为SiO2,属于原子晶体,该固体熔化克服的是共价键,没有分子间作用力,故C错误;
D、As处于元素周期表的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上,具有半导体的性能,T2X3为As2O3,As的化合价为+3,处于中间价,故既有氧化性也有还原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结构的关系,难度不大,解题是时注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其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将钠和过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的水中,生成的混合气体点火爆炸恰好完全反应,则原混合物中Na、Na2O2的质量比是23:3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以太阳能为热源,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图1所示:

(1)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是SO2+2H2O+I2=H2SO4+2HI.
反应Ⅰ得到的产物用I2进行分离.该产物的溶液在过量I2的存在下会分成两层--含低浓度I2的H2SO4层和含高浓度I2的HI层.
(2)①根据上述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选填序号).
a.两层溶液的密度存在差异
b.加I2前,H2SO4溶液和HI溶液不互溶
c.I2在HI溶液中比在H2SO4溶液中易溶
②辨别两层溶液的方法是观察颜色,颜色深的为HI层,颜色浅的为硫酸层.
③经检测,H2SO4层中c(H+):c(SO42-)=2.06:1.其比值大于2的原因是硫酸层中含少量的I2,I2+H2O=HI+HIO,且HI电离出氢离子.
(3)反应Ⅱ:
2H2SO4(I)=2SO2(g)+O2+2H2O(g)△H=+550kJ?mo1-1
它由两步反应组成:
ⅰ.H2SO4(I)=SO3(g)+H2O(g),△H=+177kJ?mo1-1
ⅱ.SO3(g)分解.
L (L1,L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2表示L一定时,ⅱ中SO3(g)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①X代表的物理量是压强.
②判断L1、L2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L1<L2,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汽车安全气囊的产气药剂主要含有NaN3、Fe2O3、KClO4、NaHCO3等物质.当汽车发生碰撞时,产气药剂产生大量气体使气囊迅速膨胀,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1)NaN3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N2和Na,N2的电子式为
(2)Fe2O3是主氧化剂,与Na反应生成的还原产物为Fe(已知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3)KClO4是助氧化剂,反应过程中与Na作用生成KCl和Na2O,KClO4含有化学键的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NaHCO3是冷却剂,吸收产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而发生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 Na2CO3+CO2↑+H2O.
(5)100g上述产气药剂产生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得到N233.6L(标准状况).
①用碱石灰除去的物质为CO2、H2O;
②该产气药剂中NaN3的质量分数为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H2O和CO2转化为O2和燃料(C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
B.该装置工作时,H+从b极区向a极区迁移
C.每生成1mol O2,有44g CO2被还原
D.a电极的反应为:3CO2+18H+-18e-=C3H8O+5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化合物X是一种香料,可采用乙烯与甲苯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

已知:RX$\stackrel{NaOH/H_{2}O}{→}$ROH;RCHO+CH3COOR′$\stackrel{CH_{3}CH_{2}ONa}{→}$RCH=CHCOOR′
请回答:
(1)E中官能团的名称是醛基.
(2)B+D→F的化学方程式
(3)X的结构简式
(4)对于化合物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能发生水解反应          B.不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C.能使Br2/CCl4溶液褪色     D.能发生银镜反应
(5)下列化合物中属于F的同分异构体的是BC.
A.      B.
C.CH2=CHCH=CHCH=CHCH=CHCOOH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结论
A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
B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液上层呈橙红色Br-还原性强于Cl-
D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NH4Cl固体可以升华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有A、B、C、D、E、F等6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 的一种原子不含中子;B 的单质能与冷水剧烈反应,所得强碱性溶液中含有两种电子数相同的阴、阳离子;C 原于最外层的电子排布式为时nsnnp2n,D与B同周期,该周期中D的简单离子半径最小;E的单质是一种本身有毒可以用来消毒的气体;F 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 
(1)B、C、E 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之一,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其电子式为
(2)D、E、F 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S2->Cl->Al3+(用离子符号表示). 
(3)两种均含A、B、C、F 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HSO3-=SO2↑+H2O.
(4)一定量的石灰乳中通入一定量的E 单质,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中有三种含E元素的离子.其中两种离子的物质的量(n) 与反应时间(t)的曲线如图所示.

则t2时刻消耗氢氧化钙质量为37g,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Cl2+10Ca(OH)2=7CaCl2+2Ca(ClO)2+Ca(ClO32+10H2O. 
(5)A、B 形成的化合物BA 在有机合成中用途很广泛.它可以夺取很多化合物中的质子而生成相应的钠的化合物.写出它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H+CH3CH2OH→CH3CH2ONa+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2-苯基-2-丁醇不稳定,200℃以上会分解,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以溴苯为原料合成该中间体的反应原理如图1:

【实验装置】如图2
【实验步骤】
步骤1:将镁条置于装置Ⅰ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00mL乙醚(ρ=0.71g•cm-3),在冷却条件下缓缓滴入溴苯,微热并加入一小块碘引发反应①.
步骤2:滴加14.2mL丁酮和30mL乙醚混合物,发生反应②;滴加入20%的NH4Cl水溶液,发生反应③.
步骤3:分出油层,用水洗涤至中性,用无水CaCl2干燥.
步骤4:用装置Ⅱ先蒸出乙醚,再蒸馏出产品.
(1)步骤1中加入碘的作用是做催化剂.
(2)装置Ⅰ中滴加液体所用的仪器的名称是恒压漏斗,反应②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其目的是该反应放热,防止反应过于剧烈.
(3)步骤三中分离出油层的具体实验操作是将混合液置于分液漏斗中,先放出下层液体于烧杯中,再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入另一烧杯中.
(4)装置Ⅱ采用的是减压蒸馏,实验时需将吸滤瓶需连接抽气泵;采用这种蒸馏方式的原因是降低2-苯基-2-丁醇的沸点,防止温度过高发生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