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下列各组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与盐酸混合
B.常温下,pH=8的氨水与pH=6的硝酸等体积混合
C.常温下,pH=12的Ba(OH)2溶液与pH=2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
D.c(H+)=c(OH-)=10-6 mol•L-1的溶液

分析 溶液呈酸碱性本质,取决与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当溶液中:c(H+)>c(OH-),溶液呈酸性;c(H+)=c(OH-),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呈碱性;常温下,水的离子积Kw=1×10-14,所以,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Kw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温度越高Kw越大,据此进行判断.

解答 解:A、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与盐酸混合,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铵,水解呈酸性,故A错误;
B、常温下,pH=8的氨水与pH=6的硝酸等体积混合,生成硝酸铵和氨水的混合溶液,氨水的电离为主,溶液呈碱性,故B错误;
C、常温下,pH=12的Ba(OH)2溶液与pH=2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故C正确;
D、c(H+)=c(OH-)溶液呈中性,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是由溶液中H+浓度与OH-浓度的相对大小决定的,而不在于c(H+)或c(OH-)绝对值的大小,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质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的是(  )
A.B.陶瓷C.玻璃D.二氧化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椭圆内分别写了C2H5OH、CO2、Fe2O3、FeCl3和NaOH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的部分A、B、C、D为其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类标准代号A表示abc(可多项)
a.两物质都是非电解质b.两物质都易溶于水
c.两物质都是含碳化合物d.两物质都是氧化物
(2)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CO32-+CO2+H2O=2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2.(Ⅰ)实验室中硫酸酸的用途十分广泛,常用来制备气体.
(1)某小组同学欲配制230mL 2.0mol/L 硫酸,则需取用浓度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27.2mL,实验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250mL容量瓶、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
(2)下列实验操作使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BC.
A.容量瓶洗涤后未干燥
B.移液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C.定容时,加水不慎超过刻度线,又倒出一些
D.量取溶液时,仰视刻度线
E.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溶液溅出.
(Ⅱ)该同学拟进行除去淀粉溶液中所含食盐的实验.他把一个鸡蛋浸泡在食醋里,待鸡蛋壳(主要成分为CaCO3)溶去,蛋壳溶去的离子方程式是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然后在蛋膜上打一个小洞,小心倒出蛋清、蛋黄,洗净蛋膜,作为半透膜口袋.做好这些准备后,他将进行的实验名称叫渗析.为了保证淀粉溶液中的食盐几乎全部除去,实验过程中必须多次更换蒸馏水浸泡半透膜袋,检验蒸馏水中最终是否含有Cl-
(Ⅲ)有下列操作供选择:
A.加NaOH溶液   B.加盐酸     C.加硝酸     D.加热     E.加AgNO3溶液
F.加水过滤      G.加MnO2     H.置于空气中(填序号,可以重复选择)
证明KClO3中含有氯元素的操作顺序是GDFE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a.配制一定比例的浓H2SO4与浓HNO3的混合酸,加入反应器中;
b.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c.在55℃~60℃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d.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 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e.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净硝基苯.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H2SO4和浓HNO3的混合酸时,操作的注意事项是:先将浓硝酸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硫酸,并及时搅拌和冷却.
②步骤d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③步骤d中粗产品用5% 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残留的酸.
④制备硝基苯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I揭示实验原理
①乙酸与乙醇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热可以发生反应生成乙酸乙酯.请用氧同位素示踪法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能否用氢同位素示踪法揭示酯化反应原理?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原因是醇和羧酸都失H,所以H换成D无法指示何种物质脱羟基.
II反应温度确定:
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实验表明,反应温度应控制在85℃左右为宜.回答:
①实验温度不宜低于85℃左右的原因是反应速率低,达不到催化剂活性温度;
②实验温度不宜高于85℃左右的原因是温度过高利于平衡逆向移动,酯产率降低;
III实验装置的比较:
利用图装置制备乙酸乙酯,这种装置与教材装置相比较突出的优点是用分水器能够在反应进行时很容易的把水分离出来,从而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
IV酯层厚度的标示:
为更好地测定酯层厚度,可预先向饱和Na2CO3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试液,现象是碳酸钠层呈红色,上层的酯层呈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NaH2PO4、Na2HPO4可用于合成化工原料三聚磷酸钠(Na5P3O10).
(1)能说明NaH2PO4溶液显弱酸性原因的离子方程式为H2PO4-?HPO42-+H+
(2)能说明Na2HPO4溶液显弱碱性原因的离子方程式为HPO42-+H2O?H2PO4-+OH-
(3)测定某三聚磷酸钠试样中Na5P3O10的含量可用间接滴定法,其流程如下:
样品1.3000g$\stackrel{稀硝酸}{→}$H3PO4$→_{调pH到3-4}^{用NaOH(aq)}$NaH2PO4→$\stackrel{配成100.00mL}{溶液A}$$\stackrel{取样}{→}$$→_{指示剂X}^{0.1000mol.L-1NaOH溶液滴}$Na2HPO4
1滴定时所用的指示剂X可为酚酞.
②NaOH标准溶液应盛放在如图所示的滴定管乙(选填:“甲”或“乙”) 中.
③滴定实验记录如下表(样品中杂质不与酸或碱反应).
滴定次数待测溶液A的体积(/mL)0.1000mol•L-1NaOH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读数(/mL)滴定后读数(/mL)
125.001.0221.03
225.002.0021.99
325.000.2020.20
计算样品中Na5P3O10的质量分数75.5%(不要求列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中和滴定“用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实验中,下列各操作能导致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A.碱式滴定管只用水洗,而未用待测液润洗
B.锥形瓶中残留有蒸馏水
C.酸式滴定管滴定前尖嘴处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滴定前仰视刻度读数,滴定后俯视刻度读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滴定反应中,指示剂使用不正确的是(  )
A.用标准FeCl3溶液滴定KI溶液,选择KSCN溶液
B.用I2溶液滴定Na2SO3溶液,淀粉作指示剂
C.用AgNO3溶液滴定NaCl溶液,Na2CrO4作指示剂
D.用H2O2溶液滴定KI溶液,淀粉作指示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