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各取60mL同浓度盐酸溶液,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
合金质量/mg510770918
气体体积/mL560672672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组和乙组的实验中,盐酸均是过量的
B.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
C.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D.丙组中铝的物质的量为0.018mol

分析 对比甲乙数据,加合金质量为770mg时生气氢气比甲中多,说明甲中盐酸过量,对比乙丙数据,加918mg合金时氢气的体积不变,说明加入770mg合金时盐酸已完全反应,加入918g镁铝合金时,最多只能生成672mL的氢气,说明盐酸最多只能产生672mL的氢气,以此计算盐酸的浓度,用甲组来计算合金中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并计算合金中镁或铝的物质的量.

解答 解:加入918g镁铝合金时,最多只能生成672mL的氢气,说明盐酸最多只能产生672mL的氢气,
所以就672mL来计算盐酸的物质的量,
气体的物质的量为:$\frac{0.672L}{22.4L/mol}$=0.03mol,
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HCl的物质的量为0.03mol×2=0.06mol,
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frac{0.06mol}{0.06L}$=1mol/L,
由于甲组中,盐酸是过量的,所以用甲组来计算,
设Mg的物质的量为x,Al的物质的量为y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frac{0.56L}{22.4L/mol}$=0.025mol,
依题意得:24x+27y=0.510g、x+1.5y=0.025mol,
联立解方程组得:x=0.01mol、y=0.01mol,所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1,
A.对比甲乙数据,加合金质量为770mg时生气氢气比甲中多,说明甲中盐酸过量,对比乙丙数据,加918mg合金时氢气的体积不变,说明加入770mg合金时盐酸已完全反应,故A错误;
B.由以上计算可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故B正确;
C.由以上计算可知,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故C正确;
D.由以上计算可知,合金中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设918mg合金中Al和Mg的物质的量都为xmol,则24x+27x=0.918g,解之得x=0.018mol,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Al的化学性质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中等,注意通过各组数据判断反应的程度、正确使用数据计算为解答该题的关键,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已知A、B、C、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①如果A、B、C、D均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电子式:;D的结构式:H-O-H.
②如果A和C是18电子的粒子,B和D是10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与B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H-═S2-+H2O. 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以判断C与B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OH->S2-.(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
(2)另一10电子物质,相同条件下对H2的相对密度为8,常温常压下,3.2g该物质与足量氧气充分燃烧后放出akJ热量,(a>0).写出该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H=-5akJ•mol-1
将3.2g该物质燃烧后的产物通入100mL3mol•L-1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Na+>HCO3->CO32->OH->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现有含NaCl、Na2SO4和NaNO3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NaNO3固体.相应的实验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流程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试剂X:AgNO3,沉淀A:BaSO4
(2)上述实验流程中①②③步均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过滤(填操作名称)
(3)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的Na2CO3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Ag+、Ba2+完全沉淀
(4)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Na2CO3(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的稀HNO3,之后若要获得固体Na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需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或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填操作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制氯水、氨水的溶质分别是次氯酸、一水合氨
B.25℃时,pH=13的1.0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C.物质溶于水时,不一定发生化学键的断裂
D.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向一定浓度的Na2Si03溶液里通入过量CO2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得到无色、透明的液体,该液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B.反应的生成物中有Na2CO3
C.反应后形成的混合物的聚集颗粒直径为1~100nm
D.反应说明硅酸易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丙烯发生如下反应:,下列Ⅰ、Ⅱ、Ⅲ反应的类型正确的是(  )
A.加成、加成、氧化B.加成、氧化、氧化C.加成、取代、氧化D.取代、取代、加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试分析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
(1)在同一条直线上最多有4个原子;
(2)能肯定在同一平面内,最多的有12个原子.
(3)可能在同一平面内的,最多有17个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碳和氮的化合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i(s)+4CO(g)$?_{180~200℃}^{50~80℃}$Ni(CO)4(g),△H<0;
利用该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填字母编号).
A.增加Ni的量可提高CO的转化率,Ni的转化率降低
B.缩小容器容积,平衡右移,△H减小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充入CO再次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降低
D.当4v[Ni(CO)4]=v(CO)时或容器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时,都可说明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
(2)CO与镍反应会造成含镍催化剂的中毒.为防止镍催化剂中毒,工业上常用SO2将CO氧化,二氧化硫转化为单质硫.
已知:CO(g)+$\frac{1}{2}$O2(g)═CO2(g)△H=-Q1 kJ•mol-1
S(s)+O2(g)═SO2(g)△H=-Q2 kJ•mol-1
则SO2(g)+2CO(g)═S(s)+2CO2(g)△H=-(2Q1-Q2) kJ•mol-1
(3)对于反应:2NO(g)+O2═2NO2(g),向某容器中充入10mol的NO和10mol的O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别测得NO的平衡转化率在不同压强(P1、P2)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1).
①比较P1、P2的大小关系>;
②700℃时,在压强为P2时,假设容器为1L,则在该条件平衡常数的数值为$\frac{1}{144}$(最简分数形式);
(4)NO2、O2和熔融NaNO3可制作燃料电池,其原理如图2所示.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其电极反应式为NO2+NO3--e-=N2O5;若该燃料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共收集到20mol Y,则理论上需要消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24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如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酚酞变红,有气泡产生.
②电解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frac{\underline{\;电解\;}}{\;}$2OH-+Cl2↑+H2↑.
(2)要在铁件的表面镀铜防止铁被腐蚀,则:
①Y电极的材料是纯铜(选填纯铁、纯铜或纯锌),电极反应式是Cu-2e-=Cu2+.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其浓度不变(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若电镀前X、Y两电极的质量相同,电镀完成后将它们取出洗净、烘干、称量,二者质量差为5.12g,则电镀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为0.08mol.
③镀层破损后,镀铜铁比镀锌铁更容易被腐蚀,请简要说明原因:铁比铜活泼,镀层破坏后,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原电池,加速铁的腐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