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一个12C原子的质量为a g,一个R原子的质量为b g,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 mol-1,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①12a/b ②12b/a ③bNA ④aNA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KAl(SO4)2·12H2O]的混合溶液中,SO42— 的浓度为0.4mol·L-1,当加入等体积0.4mol·L-1 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K+的浓度约为
A.0.225mol·L-1 B.0.25mol·L-1 C.0.45mol·L-1 D.0.9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中:MnO4- 、Al3+ 、 C2H5OH 、SO42-
B.Kw/C(H+)=0.1mol/L的溶液:K+、 Na+、 SiO32-、 NO3-
C.0.1 mol/L AgNO3溶液:H+、 K+、 SO42-、 I-
D.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K+ 、 NH4+ 、 Cl-、 I-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有以下物质:
①6 g H2;②0.5 mol CO2;③1.204×1024个HCl分子;④147 g H2SO4;⑤4 ℃时27 mL水。
(1)它们的物质的量最大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
(3)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
(4)质量最小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l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0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一、Fe2+、Br一均被完全氧化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现象 | 解释 | |
A | KI淀粉溶液中通入Cl2,溶液变蓝 | Cl2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B | 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 | 浓HNO3不稳定,生成有色产物NO2能溶于浓硝酸 |
C | 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说明该溶液中含有SO |
D | 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变化 | 说明铜在冷的浓硫酸中发生钝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