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实验室有一包固体粉末样品可能是MgCO3、Fe2O3和FeO的混合物.
Ⅰ.甲学生设计实验方案,以确定样品中是否含有FeO.除样品外,实验室只提供以下试剂:
KMnO4溶液、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NaOH溶液,请你描述甲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再加入少量KMnO4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样品中没有FeO.
Ⅱ.经甲学生实验确定该样品中不存在FeO,乙学生想在甲学生的实验基础上进一步来测定混合物中Fe2O3的含量:乙学生准备用如图所示各仪器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套完整的装置进行实验,以测定Fe2O3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盛装盐酸的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装置的连接顺序是:B→D→A→C(填图中字母序号,各仪器只能选用一次).
(2)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其作用除可以起到“搅拌”A、D中反应物以实现充分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将D中生成的CO2全部赶入A装置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3)为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在B中最应加入的物质是:d(填编号).
a.饱和NaHCO3溶液    b.蒸馏水     c.浓硫酸      d.NaOH溶液
(4)在进行乙学生的实验方案评价时,有学生认为不必测定A中沉淀的质量,而只要测出装置A在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后的质量差,就能完成实验要求.实验证明,若用此法测得Fe2O3的质量分数将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分析 I.要检验FeO,应该先将FeO转化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亚铁离子而褪色,然后将亚铁离子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
Ⅱ.(1)盛放盐酸的仪器为分液漏斗;先分析实验方案,利用装置B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用空气将装置D产生的二氧化碳完全赶到装置A中,为了避免空气中水和二氧化碳干扰,装置A需要连接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的装置,据此对装置进行排序;
(2)根据通入空气还可以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驱赶到装置B中分析;
(3)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测定,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由于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中含有杂质氯化氢和水,导致测定的装置A的质量差增大,测定碳酸钙质量偏大,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偏低.

解答 解:I.要检验FeO,应该先将FeO转化为亚铁离子,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氧化亚铁离子而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盐酸,所以不能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其检验方法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再加入少量KMnO4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样品中没有FeO,
故答案为: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解,再加入少量KMnO4溶液,溶液不褪色,说明样品中没有FeO;
Ⅱ.(1)根据图示可知,盛放盐酸的装置为分液漏斗;测定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先根据碳酸钙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再根据样品质量计算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仪器连接顺序为:先将空气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装置B,以便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然后利用空气将装置D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驱赶到装置A,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生成的碳酸钡沉淀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影响测定结果,需要在装置A后连接一个吸收二氧化碳、水蒸气的装置C,所以装置连接顺序为:BDAC,
故答案为:分液漏斗;B;D;A;C;
(2)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其作用除可以起到“搅拌”A、D中反应物达到充分反应外,还可以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尽可能彻底的赶入装置A中,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够被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吸收,
故答案为:将D中生成的CO2全部赶入A装置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
(3)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会影响实验测定,而装置B中应该盛放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影响测定结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由于装置D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和水,导致装置A在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后的质量差偏大,测定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碳酸钙的质量会偏大,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偏小,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会偏小,
故答案为:偏小.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成分检验实验方案设计,为高频考点,明确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涉及亚铁离子检验、实验操作、误差分析等知识点,根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知道各个仪器作用,注意:不能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学生为完成2HCl+2Ag═2AgCl+H2↑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你认为可行的实验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某金属元素气态基态原子的逐级电离能的数值分别为738、1451、7733、10540、13630、17995、21703…,当它与氯气反应时生成的阳离子是X3+
B.粗硅$→_{高温}^{Cl_{2}}$SiCl4$→_{高温}^{H_{2}}$Si均能一步实现
C.33gCH≡C-CH=CH-CH3中所含的π键数、12g石墨中所含的碳碳键数均为1.5mol
D.灼烧白色粉末,火焰成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可能含有K+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燃烧下列混合气体所生成的CO2的物质的量,一定大于燃烧相同质量的环丙烷产生的CO2物质的量的是(  )
A.乙烯与乙炔B.丙烷与乙炔C.丙烯与丁烯D.乙烷与丙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澄清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H4+ Fe3+ SO42- NO3-B.K+ Na+ CO32- NO3-
C.K+ NH4+ OH- SO42-D.Na+ K+ AlO2- 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0mol/L的NaOH溶液250mL,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洒到容量瓶外面
C.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金属铁晶体为体心立方堆积(如图),实验测得铁的密度为ρ(g•cm-3).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mol-1).
(1)则铁原子的半径r(cm)为$\frac{\sqrt{3}}{4}$×$\root{3}{\frac{2a}{ρ{N}_{A}}}$.(用字母符号式子表示)
(2)该晶体中的原子空间利用率为68%.
(3)铁元素的原子序数是26,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其同周期第ⅠA族元素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其它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稀有气体原子除外)小.
(4)铁晶体中铁原子的配位数为8.
(5)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②⑦.
①晶体中原子呈周期性有序排列,有自范性;而非晶体中原子排列相对无序,无自范性
②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③共价键可决定分子晶体的熔、沸点
④MgO的晶格能远比NaCl大,这是因为前者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多,离子半径小
⑤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晶体内部的微粒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重复排列
⑥晶体尽可能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⑦干冰晶体中,一个CO2分子周围有12个CO2分子紧邻;CsCl和NaCl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数都为6
⑧二氧化硅晶体结构单元中硅原子采用的是sp3杂化存在正四面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烃A,可做水果的催熟剂,其蒸汽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4倍.一定条件下,它能发生如下的转化(已知:2CH3CHO+O2$→_{△}^{催化剂}$2CH3COOH,框图中部分生成物略去).

(1)写出A→B的反应方程式:CH2=CH2+H2O$\stackrel{催化剂}{→}$CH3CH2OH
(2)写出B+D→E的反应方程式:CH3COOH+C2H5OH$?_{△}^{浓硫酸}$CH3COOCH2CH3+H2O,反应类型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写出F→G的反应方程式:BrCH2CH2Br+2NaOH$→_{△}^{醇}$HC≡CH↑+2NaBr+2H2O,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喹硫平是一种非经典抗精神疾病的药物,对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有相互作用,其结构为,它的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Ⅰ)反应①为取代反应;
(Ⅱ)A的系统命名为1,4-二溴-2-丁烯.
(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和羧基.
(2)分子式为C13H9NO4S的物质的结构简式是
(3)反应⑤的目的是保护碳碳双键,防止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4)物质B的同分异构体有多种,符合下列条件的物质的结构简式为HCOOCH(CH32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与NaOH能反应,与NaHCO3不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三个峰.
(5)已知:-SH(巯基)的性质与-OH相似,则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  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请设计合理方案,完成从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