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水只作氧化剂的是(  )
A.SO3+H2O→H2SO4B.Cl2+H2O?HCl+HClO
C.2 F2+2 H2O→4 HF+O2D.2 Al+6 H2O$\stackrel{△}{→}$2 Al(OH)3+3 H2

分析 含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水为氧化剂,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A.无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只有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B不选;
C.F元素的化合价降低,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为还原剂,故C不选;
D.A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水中H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水为氧化剂,故D选;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基本概念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小诗、小坂两个同学为探究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时,他们准备了相关的实验用品(后面附:实验用品清单)并进行了任务分工.
小诗同学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Na、Mg、Al的失电子能力的变化顺序,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中
2将镁条用砂纸打磨后,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加热至水沸腾;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3将镁条投入稀盐酸中
4将铝条投入稀盐酸中
实验现象A.剧烈反应,迅速生成大量的气体
B.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不断游动,小球渐小最终消失,溶液变红
C.反应不是很剧烈,产生无色气体
D.有气体产生,溶液变成浅红色
小坂同学为证明S、Cl得电子能力的变化顺序,事先也自行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5.向新制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产生淡黄色沉淀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
附:实验用品清单
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
仪器表面皿,试管夹,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填空:
(1)请你为小诗、小坂两个同学核对所列的仪器清单中有没有缺少相关的仪器.
若有,则填“有”,并尽可能补全所缺少仪器的名称;若无,则填“无”有,试管;
(2)将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编号填写在下列表格中:
实验步骤1    2    3    4
实验现象BDAC
(3)写出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Mg(OH)2+H2↑;
(4)小诗根据实验事实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金属活泼顺序为钠>镁>铝;
(5)请您帮忙小坂同学填写有关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5、向新制Na2S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产生淡黄色沉淀氯的氧化性大于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Na、Mg、Al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Na>Mg>Al.往Na、Mg、Al组成的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水,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是H2(用化学式填写,下同);得到的溶液中含有的盐是NaAlO2;留下的固体中一定含有M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7.碳酸钠在不同温度下可以失去部分或全部的结晶水,现有一种碳酸钠晶体(Na2CO3•nH2O)样品,可采用在不同温度下加热样品(温度逐渐升高)来测定其组成.
(1)某学生的实验流程如下:

①称量用的仪器是托盘天平,最小量度单位0.1g.
②如图为灼烧装置.下列对应仪器的名称中,若正确的在后面横线上写上“正确”,若错误请将正确名称写在后面横线上.
a.坩锅正确  b.三脚架泥三角
③流程中“操作”是指冷却,这一操作必须放在干燥器(填仪器名称)中进行.
④该学生停止实验的依据为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⑤实验结果记录如下:容器质量为33.6g
称量次序加热温度(℃)容器+试样质量(g)
常温62.2
T156.8
T249.6
T344.2
T444.2
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出n值,n=10.
(2)另有学生测定结果n值偏小,其可能的原因为b、c.
a.温度过高致少量碳酸钠分解了           b.碳酸钠晶体样品已有少量风化
c.碳酸钠晶体样品没有完全失去结晶水     d.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1mol甲基含10NA个电子
B.标准状况下,11.2L三氯甲烷所含的分子数目为0.5NA
C.一定条件下,2.6g乙炔、苯和苯乙烯的气态混合物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D.0.5mol聚1,3-丁二烯分子中含有C=C双键数为0.2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密闭容器里,A与B反应生成C,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已知vB=3vA,3vC=2vB,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A.2 A+3 B→2 CB.A+3 B→2 CC.3 A+B→2 CD.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叙述的实验操作与预期目的或所得结论一致的是(  )
A.取苯与苯酚的混合液,加入浓溴水,过滤;除去苯中溶有的苯酚
B.某无色溶液中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溶液中一定含有醛类化合物
C.取少量溶液,依次加入稀盐酸和BaCl2溶液,检验某溶液是否含有SO42-
D.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Na2S2O3溶液,再向其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2SO4溶液,研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天津市场销售的某种食用精制盐包装袋上有如下说明:
产品标准GB5461
产品等级一级
配料食盐、碘酸钾、抗结剂
碘含量(以I计)20~50mg/kg
(1)碘酸钾与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配平化学方程式(将化学计量数填于空白处):
1KIO3+5KI+3H2SO4═3K2SO4+3I2+3H2O
(2)上述反应生成的I2可用四氯化碳检验,向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加入Na2SO3稀溶液,将I2还原,以回收四氯化碳.
①Na2SO3稀溶液与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I2+SO32-+H2O=2I-+SO42-+2H+
②某学生设计回收四氯化碳的操作步骤为:
a.将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置于分液漏斗中;
b.加入适量Na2SO3稀溶液;
c.分离出下层液体.
以上设计中遗漏的操作及在上述步骤中的位置是在步骤b后,增加操作:将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
(3)已知:I2+2S2O32-═2I-+S4O62-
某学生测定食用精制盐的碘含量,其步骤为:
a.准确称取w g食盐,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
b.用稀硫酸酸化所得溶液,加入足量KI溶液,使KIO3与KI反应完全;
c.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0×10-3 mol/L的Na2S2O3溶液10.0mL,恰好反应完全.
①判断c中反应恰好完全依据的现象是滴最后一滴溶液,由蓝色恰好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②b中反应所产生的I2的物质的量是1.0×10-5mol.
③根据以上实验和包装袋说明,所测精制盐的碘含量是(以含w的代数式表示)$\frac{423}{w}$mg/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曲线的变化趋势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