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7.当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钾水溶液的甲烷燃料电池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假设电解时温度不变且用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电池正极消耗mg气体时,电解池阴极同时有mg气体生成
B.电解后c(Na+)与c(CO32-)的比值变小
C.电池中c(KOH)不变;电解池中溶液pH变大
D.电解后c(Na2CO3)不变

分析 该燃料电池为碱性电池,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0+4e-═4OH-,负极反应为CH4+10OH--8e-=CO32-+7H2O,电解饱和碳酸钠溶液阴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阳极反应为:4OH--4e-═O2↑+2H20,以此结合电子守恒计算解答.

解答 解:A.原电池的正极反应为O2+2H20+4e-═4OH-,当转正极消耗mg气体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frac{m}{32}$mol×2=$\frac{m}{16}$mol,电解池阴极得电子为 $\frac{m}{16}$mol,阴极发生的反应为:2H++2e-═H2↑,阴极生成气体的质量为 $\frac{m}{16}$mol×2g/mol=$\frac{m}{8}$g,故A错误;
B.电解后,由于电解了水,水的质量减小,碳酸钠为饱和溶液,所以会析出碳酸钠晶体,但是c(Na2CO3)不变,所以c(Na+)与c(CO32-)的比值不变,故B错误;
C.甲烷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CH4+2O2+2OH-=CO32-+3H2O,反应消耗氢氧化钾,则c(KOH)减小,pH减小,故C错误;
D.电解后,由于电解了水,水的质量减小,碳酸钠为饱和溶液,所以会析出碳酸钠晶体,但是c(Na2CO3)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燃料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应用,注意把握溶液的酸碱性与电极反应的关系以及电子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常温下,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少量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溶液中$\frac{c(O{H}^{-})}{c(N{H}_{3}•{H}_{2}O)}$减小
B.将Na2CO3溶液从20℃升温至30℃,溶液中增大$\frac{c(C{{O}_{3}}^{2-})}{c(HC{{O}_{3}}^{-})•c(O{H}^{-})}$增大
C.向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呈中性,溶液中c(Na+)=c(NH3•H2O)
D.pH=5.5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c(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实验室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
乙醇1,2-二溴乙烷乙醚
状态无色液体无色液体无色液体
密度/g•cm-30.792.20.71
沸点/℃78.513234.6
熔点/℃一l309-1l6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方程式CH3CH2OH$→_{170℃}^{浓硫酸}$CH2=CH2↑+H2O;
(2)在此实验中,装置A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d;(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下面的选择题相同)
a.引发反应    b.加快反应速度     c.防止乙醇挥发   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3)在此实验中,装置A中要加些沸石,原因是防止液体暴沸;
(4)在装置C中应加入C,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CCl4
(5)将1,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下层(填“上”、“下”);
(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应用蒸馏的方法除去;
(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D,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溴大量挥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Y两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3X(g)+Y(g)?2Z(g),并达到平衡.已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测得X的转化率为37.5%,Y的转化率为2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的反应速率为0.2 mol/(L•s),则Z的反应速率为0.3 mol/(L•s)
B.若向容器中充入氦气,压强增大,Y的转化率提高
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开始充入容器中的X、Y物质的量之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反应A(g)?2B(?)+C(g)-Q已达到平衡,假设A、C状态始终保持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B.缩小容器体积,重新达到平衡时,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或增大
C.在恒压容器中升高温度,气体混合物中C%可能先增大后减小
D.在恒容容器中升高温度,达到新平衡时,气体的密度可能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 后测得C的浓度为 0.6mol•L-1
(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mol•(L•s)-1
②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15mol•(L•s)-1
③2s 时物质A的浓度为1.4mol•L-1
④2s 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70%.
其中正确的是C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若①②中用物质A、B表示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0.6mol•(L•s)-1、0.15mol•(L•s)-1,则A(填A或B)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更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已知NO2为红棕色气体,而N2O4为无色气体,某温度下,反应N2O4(g)?2NO2(g);△H>0.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缩小容器体积,NO2体积分数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B.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重新达到平衡时,NO2的体积分数增大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2O4再达到平衡时,气体颜色变深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少许NO2,将使正反应速率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6.对于以下反应:A(s)+3B(g)?2C(g)+D(g),在一定温度、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B.3v(B)=v(D)
C.D的物质的量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D.B、C、D的分子个数之比为3: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煤基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技术(简称DMTO)”荣获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DMTO技术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烯烃化三个阶段,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i) 煤气化制合成气:C(s)+H2O(g)?CO(g)+H2(g)
(ii) 煤液化制甲醇:CO(g)+2H2(g)?CH3OH(g)
(iii)甲醇制取低碳烯烃:2CH3OH(g)?C2H4(g)+2H2O(g)△H=-11.72kJ•mol-1…(a)
3CH3OH(g)?C3H6(g)+3H2O(g)△H=-30.98kJ•mol-1…(b)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C(s)+CO2(g)═2CO(g)△H=+172.5kJ•mol-1
CO(g)+H2O(g)═CO2(g)+H2(g)△H=-41.0kJ•mol-1
反应(i)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高温(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
(2)反应(ii)中以氢碳[n(H2):n(CO)]投料比为2制取甲醇,温度、压强与CO的平衡转化率关系如图1.

①对于气体参与的反应,表示平衡常数Kp时用气体组分(B)的平衡压强p(B)代替该气体物质的量浓度c(B),则A点时反应(ii)的Kp=0.16(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②比较P1小于P2,Kp(Q)等于Kp(R)(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工业上常以铜基催化剂,压强5MPa,温度275℃下发生反应(ii),CO转化率可达到40%左右.为提高CO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写出2个).
④若反应(ii)在恒容密闭容器内进行,T1温度下甲醇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不改变其他条件,假定t2时刻迅速降温到T2,t3时刻体系重新达到平衡.试在图中画出t2时刻后甲醇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在图2中标出t3).
(3)烯烃化阶段:在常压和某催化剂作用下,甲醇的平衡转化率及乙烯、丙烯等物质的选择性(指除了水蒸气以外的产物中乙烯、丙烯等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反应温度之间的关系如图3.为尽可能多地获得乙烯,控制反应温度为550℃的理由是550℃时甲醇的平衡转化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且产物中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最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